创造平台
读《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张涛
可能是写作手法的缘故,本篇是苏霍姆林斯基少有的主题明确,围绕主题“知其然,知其何以为然”进行论述的文章。
文章围绕“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展开讨论。指出达到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而和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学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提出一个观点时,他会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观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尤其善于列举每一个年级的具体工作,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亲身经历列举出来。不要怕这些事例繁琐,也不要认为这些事例小到不值得一提。教育教学从来就不相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师生就是在这些教育工作中的小事中取得进步和成长的。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把这些事例一一详细介绍的原因就是让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有章可循,在模仿中获得成功,在模仿中不断超越自己,甚至超越苏霍姆林斯基。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捷径。对于没有什么成功经验的教师们,模仿又何尝不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有一篇题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文章,其中介绍:“差生不一定样样差,也有其特长,教师应引导差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扬其长,避其短,并引导他们重视和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树立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荣誉和尊严。教师要精心策划更多能发现学生优点的平台,精心策划的目的是在平台中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荣誉和尊严的获得,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地创造不同地平台,而不是偶尔创造或者长久使用一个平台。相信苏霍姆林斯基所列举的这些只是教育平台的零光片羽。如果能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就会知晓,单单劳动教育一方面,他就让数不清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做一件事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教育者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