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而见穷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薄薄书页,盈盈一寸,不堪把玩。微微轻风,使其摇曳生姿,哗啦翻腾。我曾无数次地斟酌自己的灵魂与书页究竟孰厚孰薄,从物理上言,我很自信。然而,经历一次又一次阅读,我愈发觉得自己的灵魂越来越薄,竟薄得近乎于无。书页上那些黝黑的字逐渐立体,最终竟搭建成一阶无边无际的天梯。

现在,我位于天梯最底层。拾级而上的皆是不知疲倦的读书人。他们的心口处有一团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不知是他们不息的才华,还是赤忱的心灵,亦或是不甘平庸的灵魂,暂且称其为心火。我垂头看着心口处的火红,它的焰似飞天的飘逸锦锻,波浪似的翻飞。我开始小心翼翼地登梯,每登一级便低头阅读阶上的文字。

  “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北冰洋与尼罗河会在湿云中交融……”这是赫尔曼.黑塞在《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感想,世界漫漫,总有一条归家路,我相信我正漫步于这条路上。“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近这世间的嶙峋一角。”这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畅言,浮世万千,岁月苦短,越是如此生命的旅途越是灿烂。“太阳,每时每刻都是落日,也都是旭日……”这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思考,希望永不沉沦,总在昨日与今日反复更迭,要我们向明日看齐……不知为何,我向上爬得越高,读得越多,便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矮小,自己的匮乏,自己的浅陋。我知之甚少,不及枯井中那若有若无的水汽。那是一种“穷”,是见识上的贫穷,是思考上的浅显;那也是一种“穷”,是知识的无穷,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不疲倦。我的心火颤巍巍地摇曳,不知是为这无边际的文学阶梯而兴奋,还是为自己的乏困而瑟缩。身边人的心火也在轻轻跃动,那一团团火焰绵延而上,我竟在其中看见了人类的生生不息,感受到了人类的精神共振。

怀着敬意,我抬起手,抚上那由文字构成的坚固的台阶。一丝一丝不属于我的记忆开始在我的头脑中编织。

一头老牛拖着笨重的犁,吐着粗气,慢悠悠踱步于泥土上。一位脸上爬满岁月痕迹的老人,拖着长调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原来是福贵,那位一生蹉跎的老人。还记得第一次经历福贵的人生时,悲痛无来由地四面八方袭来,泪水从未如此不可抑制,猛兽般夺出眼眶。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活着的艰辛,苦难的浪潮将我推入汹涌的大海。那里有位神色坚毅的老人高举着铜铸鱼叉,对着深不可测的深蓝海面。他所乘的小船后拖着一条伤痕累累的马林鱼,暗红血液与海水交融,拖拽出一条长长的搏斗之路。鲨鱼大块大块撕咬着,我的心也像马林鱼一般鲜血直流,但老人毫不畏惧,一次次狠劲儿地向它们刺去,直到最后一条鲨鱼沉入海底,直到马林鱼变成白森森骨架。我以为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心火的跃动无不告诉我: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是人类意志的凯歌。还有在英伦建筑中穿梭的雾都孤儿,阿富汗战争中两位少年的救赎……无数人的悲剧,喜剧,在书页间交织,在白纸中上演。是万家灯火,是人生百态,是世间剧场。指尖的触碰连带着精神的亲近,我仿佛在抚摸一个个灵魂,解读一个个心灵。

读得越多,那种“穷”又向我袭来。这次是阅历的贫乏,是空间的束缚,是时间的枷锁。我仅仅身处一隅,无法阅尽世事沧桑,因而当我局限于世间一角,我便无法亲临世界各处的戏剧,当我蜷缩于一角太久,我的精神也会被禁锢于此,长天大地,冰川草岭将与我无缘。我仅仅身居一时,无法看透滚滚历史,因而当我埋没于现代洪流,我便无法领悟过去的辉煌或衰败,当我被眼下的世界包裹,我的精神便无法在各个时代自由穿梭。世界的戏码此刻在我的头脑中上演,我切实感受到世界的多元,人间的百态,这是一种跨跃时空的交流,是超越个体的联结,是灵魂的共鸣,也是心灵的震颤。

我也不知疲倦地拾级而上,文字在我脚下雀跃,心火在我胸前沸腾。奇怪的是,明明读得越多,那种自我渺小,自我匮乏的感触就越深,但随之而来的满足感却如潮水不断充盈我的内心,我没有被空虚感吞噬,相反充实感将我满满当当塞入怀抱。或许这是一种成长,一种心灵的填充,一种灵魂的饱和。正是阅读带给我的自我匮乏,让我更加饥渴地吸收书中养料;正是那种浅陋,让我绞尽脑汁挖掘本质;正是那种短见,让我希望去探索更多时代,去经历各种人生。“穷”的尽头是一无所有吗?不,我认为“穷”的尽头是应有尽有。当我们试图把水装入一个瓶子中,我们总能看见空与盈,空的那部分总会激励我们灌入更多。当这个瓶子的空达到无穷了,意味着我们可以装下世间的一切。阅读便是如此,读而见穷,穷穷则盈。

现在,我不知道身处于这无尽天梯的哪一阶段,但我愈发觉得,这座天梯最终并非通向天的某处,而是像莫比乌斯环一般,不断循环,不断重组。这本就是由文字组成,人类生生不息地存活于世,那么文字便会经历千万次重组,形成千万本新的著作。因而无人可以登顶,无人可以读到尽头。但我选择一直走下去,直到我的心火熄灭,直到我的灵魂真的薄得无影无踪,直到我也归于“穷”。因为史铁生曾说“无所眺望或另有眺望都证明到达之地并非圆满,而你若永远地走向它,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之中。”阅读本不在于眺望它的尽头,而是洞悉自我的“穷”,从而填充这块洞,让它一直留存于你的灵魂中,让穷逐步化而为盈,让穷充实你的人生。

这便是我的阅读感悟。

                          (文子习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