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地方。
虽然现在大学扩招之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即失业,改变不了命运。
我们上的是“找不到未来”的大学。
目前大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还是需要上
人的身份烙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出身,另一个就是受到的大学教育。
前者是老天爷安排的,后者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
大学还是得上的,经过学校知识的学习,我们身上似乎多了一股书卷气。
大学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培养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领会规律性的东西。
这就是“开天眼”,逻辑思维的那根神经搭上位,老师就会表扬说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到了大学老师就不会再手把手地教我们学习具体的知识,更多还得依靠自己的悟性。
如果有条件可以读个研究生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更多的不是学习而是研究,是一种创新型的工作方式。
我们会认识到很多事情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实验室搭建的模型不是流水线的产品,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这个阶段导师也不比学生就这个具体领域技术水平高,开题报告导师可以指导一下,往后主要靠自己。
所以叫“导师”不叫“老师”。
校园文化的熏陶
不同大学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国内和国外大学的差别就更大了,我们小学和中学的全部努力其实就是“上一个好大学”。
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会潜移默化地植入血液之中,学会独立地面对问题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十三岁窜一窜,这是人生各种“观”的最后定型阶段,品位和底蕴在这个时候打下地基。
社会圈子开始形成
同学是第一个社会人际交往的圈子,这是“孟母三迁”和“独木桥应试”形成的人生起跑线。
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互联网时代比起传统社会对背景的宽容程度要好很多。
弯道超越的机会是存在的,同寝室的室友今后可能各奔东西,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是缘分,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在大学谈恋爱是一个好机会,特别是女同学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到社会上之后人心叵测,岁数也不饶人。
学校可以锻炼社会工作能力
转型的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大学里做一些学生工作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这点,竞争开始越来越激烈,学生会的工作已经开始变味,社会的不良风气已经污染到了学校。
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锻炼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独生子女这代人特别需要补上这堂课。
干粮与猎枪
大学里的知识学习就像是“干粮”,当然是储备的越多越好,但知识会老化的,干粮也有吃完的时候。
大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猎枪”,要学习打猎的本领,不断地捕获新的知识,这是一种不断更新学习的能力。
死读书的学生到社会上遇到新问题就抓瞎,高分低能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就业竞争大,需要我们在大学校园时就要做好准备
进入社会即要“拼爹”也需要“拼自己”,爹爹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尽可能做到独立前行。
大学混日子虽然舒服,也没有人来管,大好光阴就这样匆匆流逝太可惜。
等到想珍惜的时候已经回不去了。
方法、能力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