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薛法根老师的一段关于语文课的发言,他提出了他在教学中坚持的三个主义:
长期主义,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奠定终身发展的语文基础。
现在有一种弊端,就是超前主义。提前学一些在本年龄段没有必要深入学习的东西,但是有些培训机构为了搏人眼球,让家长感觉很高大上,就用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吸人,让家长心甘情愿的掏腰包,把孩子送过去,结果几年下来,考级证书放了一柜子,也没有让孩子真正地有收获。
实用主义,确立用语文做事的理念,用语文让生活更美好。
学是为了用,有用的知识才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树立大语文观,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不需要虚头巴脑的东西来哗众取宠。
极简主义,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大道至简,让我想到于永正先生的板书。在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老师的粉笔字都不堪入目,俗话说,“字如其人”没有好的基础,怎么展现语文的魅力。在几年前,就有一位电教中心的专家提到,现在的课堂充斥了太多声光电影,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儿”淡了很多,孩子们没有足够沉浸文本的时间和耐心,如何去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反观现在的优质课比赛展示活动,教师的课堂更像是表演课,夺人眼球的多媒体技术,一丝不苟的妆容,富有激情的语言,精准无比的时间掌控,都在远离真实的教育,又有何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