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各位爸爸妈妈们:
当你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游乐场玩的时候,当你想引导孩子在幼儿园主动交朋友的时候,当你想鼓励内向的孩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你会跟孩子说什么?
我相信99%的爸妈都会教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好呀,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
没错,一直以来,这句话都被各种教育专家和育儿博主推崇,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金句。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句所谓的教科书式的社交金句其实大错特错,你会不会很惊讶?
它不仅可能无效,甚至会伤害孩子交朋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不能帮娃,反而还会坑娃!
一般当孩子说出这句话:我能和你们起玩吗?其他小朋友会做出这三种反应:
第一种情况:小朋友转头看了看他,但没有回应,甚至是会跑开。
第二种情况:小朋友会直接拒绝,说不要,我们不认识你不想跟你一起玩。
只有很少很少的情况,小朋友会开心的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
你看,这句社交金句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孩子成功的交到朋友,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更没有办法让那些本来就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外向,更爱交朋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个“社交金句”没效果?
01
孩子的核心社交技能与成人不同
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他的书《妈妈他们欺负我》中指出:
童年期的社交核心技能与成人的技能并不完全一样。
比如说,孩子们很少向对方介绍自己,他们直接就开始一起玩了。他们或许会问另一个孩子的名字,但不会想到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孩子的同龄社交技能并不包括说“请”以及“谢谢”,而很多父母把有礼貌和良好的社交技能弄混了。
我们一厢情愿地告诉孩子应该直接走到其他孩子身旁,询问“我能一起玩吗?”
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相当于明确地给了对方一个拒绝的机会。这种拒绝并非出于恶意,只是因为那些孩子自己也缺乏社交技巧。
02
语言表达和换位思考能力不够成熟
其实真不能怪孩子,这是他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2-6岁的孩子语言表达和换位思考能力很不成熟。
正因为这两个特点,当询问“我能一起玩吗?”时,会出现两个问题。
首先,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时,会习惯否定,“不知道、不好、不要”。很多孩子会被突如其来的询问而吓到,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就会拒绝。
其次,被询问的孩子通常已经在玩、并且玩的挺开心了,他们是无法换位思考去想象,再加入一个人就会多一份开心的。
所以,在我们帮助孩子加入群体时,应该不只是鼓励他去接近小朋友,而是还要给予更具体的技巧上的帮助。具体怎么做呢?
具体该怎么引导?
要让孩子交到朋友有两点很关键:
遵守这个群体的规则;
为这个群体做贡献。
在明白了孩子们社交的特点后,我们完全可以遵照这两个原则,给孩子出主意。
1、先观察再融入
看到小朋友们在玩,可以在旁边观察一下,看看他们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然后就直接加入他们。
这就是“遵守这个群体的规则”的落地版。
其实我们想想,孩子的玩耍,可以玩到一起去,从来都不是非要说清楚规则,而是一两个孩子带头,其他孩子加入。
总结起来就是,用微笑知道谁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
如果你想要跟别人一起玩,先用视线追随他,然后当他看到你的时候,你冲他微笑一下,如果对方回以微笑,这个时候再去问他能不能一起玩,大概率不会被拒绝。如果他表现的很冷漠,那再试两次。如果你的三次微笑都没有得到回应,那你也不用去问他了,大概率会被拒绝,换个对象试试。
2、先给予认同再加入讨论
汤普森博士在他的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大卫想参与另外两个正在一起搭积木的小朋友的游戏。
他先在旁边看了一会,然后说:“好酷啊,这是什么?”
这时其中一个孩子解释说,这是一个停车场。
大卫说:“那我去拿一些小汽车来。”他捧来好几辆玩具小车过来,问那两个孩子应该把哪辆车停进这个停车场。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
大卫的同学莎拉同样是希望加入到一群正在画画的孩子。
她是怎么做的呢?
她上来就用一种指责语气问其中一个孩子:“你画的这是什么啊?看上去什么也不像!”说着就要抢人家的铅笔自己画。
谁成功加入集体了呢?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出来吧!
没错,莎拉并没有融入进去,而且还觉得委屈,跟老师告状说那些孩子不让她画画。
其实,在第一步她就做错了。
刚加入就想破坏固有秩序的人,大家都不喜欢,无论他的建议是对的还是错的。
而大卫开始就用一句话表示了对对方的肯定,在帮大家拿来玩具汽车后,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更没有要求别人什么,而是询问原来的成员:应该把哪辆车停进这个停车场。
他完美地表示出了:我能服从群体的既有规则和秩序。
有想法不错,但,不是在“新人”的时候提,而是在真正融入和被接纳之后!
3、主动提供帮助
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为群体做贡献”的落地版。
孩子表达友善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别人“玩”,毕竟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
我家云宝向来有想法,曾经有几次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是上来就说你应该这么搭,那样玩会更好等等,结果自然碰一鼻子灰。
自从我教给她可以先尝试去帮助别人,等融入之后再提想法,她就没再被拒绝过。
比如看到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过家家,她就主动先去找需要的道具;
比如看到别的孩子在踢球,她会先站在一旁帮助捡球;
再比如有孩子在追跑打闹,一个孩子摔倒了,她会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4、带个TA的玩具出门吧!
玩具,是非常好的社交货币。
带一两个自己的玩具,让其他小朋友加入进来,这也是非常自然,远比干巴巴询问更有效的邀请方式。
而且当孩子能探索出更好玩的游戏,玩得开心投入,变被动为主动,自然会吸引其他小朋友一起加入。
这几个主意对于孩子去新的幼儿园、学校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如果你也正在为孩子不知怎么融入群体而发愁的话,照着这几点试一试,效果真的比“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好很多~
社交是年幼的孩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社交能力欠缺的孩子而言,比交不到朋友更严重的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所以如果你家宝宝出现了社交方面的困扰,一定别忘了及早地给予引导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