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时候,我们在和对方讲道理,即使我们讲的太多,再有哲理,我们总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即使对方不说话了,但是对方心理上还是不接受我们的观点。那这个是为什么呢?
其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道理讲清楚,也不是因为这个道理是否有多正确,而是因为,在某些情况,我们走的路是不对的。在面对一件突然事情时,每个人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走的是一种理性的路线,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讲道理,摆事实;而有的走的是情感的路线,他们总是用人性对底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并且在这个社会中,除了少部分人是用理性来解决问题外,大部分人都是用感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越是底层人员,越是孩子,就越喜欢用感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当两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我们越理性,讲的道理越多,效果就越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讲太多的道理越没有用呢?
第一、在别人有情绪时
当出现一件事情时,我们要时刻学会观察对方的表情,对方现在的状态是理性的状态还是感性的状态,走的路线和我们一样吗?
比如说,今天是杭州幼儿报名入学,但是在报名过程中,可能某的家长,在杭州有户口,但是双方家长中其中一位将户口迁移到杭州,于是他们就没有机会报名。有的家长就会带着一种非常愤怒的情绪,在幼儿园门口与保安们对质,这个时候,若是保安和对方道理讲的越多,效果就越差。后来的幼儿园的负责人就非常聪明的,将这个家长请到办公室,先让对方做下来,给对方递杯水,慢慢的,慢慢的,等对方安静下来。然后,将目前幼儿入学情况,仔细分析给他听,并且建议他马上将自己的另外一位家长的户口迁移过来,这样才会有机会……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位园长就觉察到,这位家长有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当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与对方互相对峙,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让对方安静下来,让对方从感性的路线走向理性的路线,进而解决问题。
第二、在认知差距较大时
在某些时候,即使对方安静下来,我们在和对方尝试讲道理,也是讲不通的,那么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和对方的认知差别太大了。每个人因为基因、教育背景、生存环境不同,进而导致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我们面前摆在一个小黄鸭,对于有的人来书哦,这个仅仅是玩具,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个是一个电子产品,会关注它的电路结构。当其中一个人在滔滔不绝讲电子电路产品设计时,另外一个不知道电路的人,他们是不知道对方说什么的?
因此,当我们在和对方对话时,在和对方聊了一会后,发现我说的东西,或者对方说的东西,我听不懂时,说明我们两个人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差别,这个时候,其中一方说的再多,讲的东西再有道理,也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不说,保持沉默。
第三、在价值观不一致时
所谓的价值观,简单的一点来说,就是什么最重要。有些时候,我们在做选择时,每个人因为价值观不同,做出的选择也是不同。当人与人价值观不一样,无论我们在他们面前讲多少道理,都没有任何效果。
比如说,昨天,母亲和我妻子说,感觉我们家里的买来的成人奶粉感觉味道不对,然后我妻子,将奶粉包装盒,打开一看,原来这个奶粉已经过期了,正准备要把奶粉扔掉时,母亲一把手抢了过来说,那我也要吃。也许母亲生存在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一旦看到某些事物快要坏了,于是就马上将其吃到肚子里,就不会浪费食物了,但是她没有考虑到,若是这个变质的奶粉吃进肚子里,拉肚子了,后果不堪设想。在我母亲的眼里,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比食物更加重要这种价值观,进而影响她的行为。
当我面临这个事实时,我没有及时和母亲讲道理,因为这个时候和她讲道理,她总要搬出一套节约的理论,她生活在哪个年代的艰苦。因为和她说的越多越说不清楚,还不如不说,而是趁她不注意时,将变质的奶粉藏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总之,有些时候,在对方有情绪时,认知水平不一样时,价值观不一致时,我们讲的道理越多,效果就越差,还不如思考另外一条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