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特别残忍的存在。
几个月前还在和我谈文学聊贾平凹趣事的舅爷突然之间就成了沉默寡言凡事都要依靠子女的老年痴呆患者。从父亲口中得知舅爷大不如前的消息时我想象过很多我与舅爷相见的场面,可当我亲手握住那双手时才真正体会到“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感受。两行热泪代替了所有想要说的话。
舅爷第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的时候为我带来一部《新华字典》,当时年少的我全然不懂舅爷在扉页写上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随着年龄渐长才慢慢明白舅爷送给我的不仅是一本字典,其中也饱含着一个晚辈激励小辈用功读书的情怀。
后来我走过很多地方,遇见了很多和曾经的的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大家提起那个点亮自己生活的人总是感慨万千,有谢意也会敬重,而我们都默契决定将这份情谊继续传递下去。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舅爷赶上了知识分子最受重视的年代,为了改变命运,舅爷毅然选择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后来舅爷为自己改名“建毅”。退休后的舅爷是我见过最有情怀的人,每天坚持写日记,舅爷身边的人和已逝的故人都曾被舅爷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一直都认为写作是一件掏空自我的事情,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怎样的文字。我原本以为一个年过70的独居老人的精神世界是十分空虚寂寞的,可是舅爷并不同于其他老人对子女总有过多的期望,在舅爷这里他对子女的感情变成了一种淡淡的守望,他精神世界里的欢愉来自别人对他写作的肯定和他在文字中找到的一种归属感,他用自己的行为教会我快乐是一件需要自给自足的事。
特殊的节日里舅爷也会不惜文墨为亲人和友人赋诗几首。在文字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个不同的舅爷,他并不是每天都很快乐,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快乐放大,至于悲伤则是尽量缩小。曾经那些看起来徒劳无功的坚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契机下让我热泪盈眶。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日子在文字这层温柔的包裹下完好无损。
这么多年我从未为舅爷写下过什么,他是第一个将文学带到我生活里的人,我想过很多次文学的意义。是震惊四海的文章,是纸上苍生吗?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文字的意义,我们被要求去记录,去书写,是因为时间一去无回,命运百般曲折,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会对过去一片茫然。
舅爷终究是回不到和我谈笑风生的状态了。在他的日记里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姑娘,而我的日记里也装满了他的情怀和过往,他教我做一个被人尊重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