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章节内容是:是在迷茫中前行
在前行的路上,我们都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最令人害怕,越害怕就越焦虑。所以问题变成了如何应对不确定?
应对不确定,陈老师同样给了三个思路:1.用好奇代替焦虑;2.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3.进入过程而非关注结果。
在读到第二条思路“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时,我突然意识到我此刻正在进行的阅读活动,就是我应对不确定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这一条,书里是这么陈述的:失去一份工作,一个目标或一段关系后,我们的生活就像失去了一个锚点,飘到空中,再也没有外在规则
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自己也觉得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差别。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人在乎。
为了避免这种虚无感,有时候我们需要刻意制造一些确定性,给生活增加新的锚点。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刚经历转变期的朋友,他制造新锚点的方式是:把老家的狗接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陷入抑郁时,他甚至一动都不想动。但是狗需要遛,他只好勉强支撑着起床。这个强迫性的任务帮他建立一个基本的日常。
建立一个基本的日常,我觉得很重要。我渴望追求自我实现,但我缺少了基本的日常。同城书友分享为我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日常。因此每天不管有什么困难,我都要求自己克服。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清晰的感受到我生活的确定性。
老师用古老的哲学流派斯多葛主义应对不确定的办法,也是异曲同工。它把所有事情分成两类:我们能控制的和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我们需要训练自己专注于能控制的事情,而不是不能控制的事情,无论我们控制的事情有多渺小、不能控制的事情有多重要。有时候,这么做并非为了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而是为了找回我们内心的确定性和控制感。
去建立一个你喜欢的可以持续的基本日常,帮助你走出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