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之重心,何以有自北移南之倾向,此事论者不一。

或疑北方气候,古代较温暖,以后逐渐寒冷。

或疑北方雨量古代较多,以后逐渐减退。

或疑北方民族血统,后代混杂渐多,故见退步。

以上诸说,均无切证。

或疑黄河为中国水患,长江为中国之利。此层就历史言,亦似适得其反。

一、黄河与北方之水患

黄河为中国患,其事始于宋,历元、明、清三代千年不绝,却正是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已在逐渐落后的时期,可见水患由于人事之不尽。

宋代河患,远因则在唐中叶以后河溯一带之藩镇割据。

黄河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衰,成一平行线,足征互为因果,非自始黄河即为中国之害。

宋后河患不绝,约有几因:

(一)常为他种原因而牺牲了河流的正道。

(二)政治之腐败,河工之黑暗,政府常化最多的财力,而收最少的功程。 最要者还是北方整个水利网之破坏。

二、北方社会所受外族及恶政治之摧残

始见于唐中叶以后 藩镇之长期割据。

再见于五代之兵争。

见于辽、宋之对峙,边界受蹂躏,不得生聚种养。

见于宋、夏之对峙,东北与西北,受同样命运。

见于金人之统治,一般的政浪情况之退步。

则见之于蒙古军队之残杀。

见之于元代政制之黑暗。

见之于元末北方之残破。

中国北方社会,自安史乱后,直至明兴,五、六百年内,大体上在水深火热下过日子。

明代三百年统一,北方稍得回苏。然亦承袭元制,盛行赐田,皇室乃至勋戚之庄园,为害于北方农业进展者犹甚大。

临亡,流寇肆虐,以及满清屡次入关钞掠,又如入关以后之“圈地”,其为害皆甚巨。

大体上可以说,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一个冲激之区,【因强寇大敌常在其外。】而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遁之所。因此北方受祸常烈于南方。

一民族国家之复兴,一面常赖有新分子之参加,而同时必有需于旧分子之回苏与舆后旺。将来中国新的隆盛时期之来临,北方后兴,必为其重要之一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