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直录【13】
【原文】
问“有所忿懥①”一条。
先生曰:“忿懥几件②,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③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④,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注释]
① 有所忿懥(zhì):语出《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②忿懥几件:指忿懥、恐惧、好乐、忧患。
③④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语出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意为心处正道,大公无私,遇到事情时能坦然自如地应对。
[译文]
黄直就《大学》中“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这一条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就像愤怒、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可能会没有呢?只是不可‘有所’罢了。一个人在愤怒时,心里只要有一点意念生起,愤怒就会过当,这样一来心的廓然大公之体就将失去。因此,有所愤怒,心就不能中正。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物来顺应,对境不生意念,心体自然能廓然大公,从而保持本体的中正平和了。例如,出门看见有人打斗,对于错误的一方,我也会愤怒;然而虽然愤怒,我心却仍处于廓然大公状态,不曾动气。现在对别人发怒也应该这样,这才是中正。”
[解读]
黄直问的,是《大学》里“正心”一节,原文是: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身有所忿懥,懥,愤恨、愤怒的样子。这里的“身”,程颐说应该是“心”,心有所忿懥,如果心里正在恼怒,心就不正,这时候跟人说话,或处理事情,就不能恰当。
有所恐惧,害怕,则心为恐惧所累,也不得其正,也不能正常的处理事情。
有所好乐,有喜好,有偏爱,也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担心,也不得其正。
愤懥、恐惧、好乐、忧患等几种情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指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这是人人都有的。心学的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七情六欲过了头的时候知道踩下刹车,让此心回归到“天理”的正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