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起因是原先的“吃货”宝贝突然有两天不肯吃饭,几次之后,我忍不住说:不吃也要吃,不然没力气做任何事,取消所有活动!
结果就是,孩子仍没有吃,而且变本加厉地哭,非常揪心。我意识到自己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于是离开到阳台反省,想到了这本书。多年前就知道它是畅销书,而我一直认为我沟通能力好,无需看这本书。当时在微信读书搜到樊登解读的版本,50分钟,我认真听了两遍,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啊。我发现非暴力沟通是处理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工作关系,甚至所有关系的好工具。当然,它并不能马上习得,需要像我一样意识到有问题,进行反省,然后讲方法反复练习并运用于实践中。
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是:观察;不带评判的感受;表达明确的需求;请求。
平静下来后,我开始跟娃沟通。
“宝贝,你吃不下,是因为喉咙不舒服吗?(当天还吃了其他东西,我心里判断并不是喉咙问题,但还是询问了)还是其他原因?”
“不是。”
“你几天不吃饭,妈妈很担心,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好好补充能量,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孩子大声哭了,我想是因为妈妈态度缓和了,她感到压力没那么大了)
“妈妈,我害怕噎到。”
我才想起来是前几天宝宝被一颗糖噎到,当时噎得满脸通红,好不容易吐出来了。吐出来以后,刚好幼儿园的同学来我们家做客,我也就没有再去关注这件事。原来那种害怕的感觉持续了几天。
我深深地反省自己,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再后来,我们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不提这件事情,并且不强迫她吃完。慢慢的,孩子恢复了往常的样子。
在听樊登解读以及看书的过程中,我也想起了很多日常沟通的场景,原来生活处处都有暴力沟通。
下一次,当你问同事:“你最近老是迟到”时,不妨换成:“你这周迟到两次,是有什么事情吗?”
当你对家人说:“你怎么那么懒”时,不妨说:“地板还没拖,你能帮我一下吗?”
当你跟孩子说:“你怎么那么慢,快迟到了你知道吗?”,不妨说:“宝贝,现在离我们出门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了,稍微快点,否则我们会迟到。”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是爱自己,愿意倾听,让你和与你沟通的人愿意袒露心声,说出真实需求,让爱自然流动。
书中还有两点是我印象深刻的:
第一,任何人生气了,都是因为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你意识到自己生气了,想清楚需求是什么,直接告诉对方。当他人生气了,想办法问出对方的需求。
第二,如果你有“不得不”做的事情,试着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的,我为了xx所以做现在做的事情。这样心态会好很多。
看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同时看《正面管教》,两本书有殊途同归的感觉。
书中有几段话值得mark: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