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关键——《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
全球知名的管理和心理顾问大师丹尼斯,他研究发现:生活中的强者总是不断地用“我能、我会、我是”来思考;而弱者正好相反,他们脑子里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是我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我能行吗?”,总是抱着悲观和怀疑的态度。
伦敦国王学院有个癌症研究小组,它对57位进行了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积极和癌症抗争的患者中有70%的人十年以后还活着,而那些得知结果后心灰意冷的患者有80%因为伤心绝望很快就去世了。所以精神心理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现在已经成了一门医学研究领域专门的学科,叫《心理神经免疫学》。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心态积极的患者康复起来要比态度消极的人快得多。
那我们今天聊“重新架构你的态度”。什么意思呢?就是也许我没有办法改变我周围的世界,但是我可以改变我内心看待世界的方式。
有的说:“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我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积极起来。我明明知道要做一件事情,但是总是找不到感觉去做呢?”
很多的人总是先要找到感觉然后再去开始行动,我要说:“你如果不行动的话你永远不会有感觉的,因为行动才会创造感觉,而且创造积极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努力去按照那个角色去做事,模仿、学习、行动,然后把它转换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像有的人说“我已经没有爱的感觉了”,实际上爱是动词,你只要去爱就会产生感觉。
哈佛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相比之下,先行动再产生感觉比先产生感觉再行动要更加可行。”所以开始行动吧,不管你是否清楚这样做的动机。就跟很多父母要调整改变孩子的态度一样,你要从哪开始呢?就从行为上开始调整啊!因为你告诉孩子说“改改你的态度”,这个意思好像很难捕捉,效果也不明显。
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就是向他们解释哪些行为意味着态度不好,只要帮他们把行为改善了,孩子们的态度会自然而然得到改善,所以对小孩子你教育他说要感恩,不如说让他每天向家里每一个人说一句感恩的话——我们都知道习惯成自然嘛,也就是说重复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美国有个成功者协会主席叫保罗·迈耶,他曾经说过:“所谓态度就是思考习惯,而习惯是能获得的。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可实现的态度。”
所以呢,对于那些想改变自己态度的人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说正确的话、读正确的书、听正确的CD、和正确的人交往、做正确的事情、参加积极的研讨会;
第二点就是每天坚持第一点里的要求,而不是只做一次或者心血来潮的时候才做。
当一个人真正持续的去做的时候,他的态度、整个人的思维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本节播音的重点就是:从行动开始改变,重新架构你的态度。
〖感悟分享〗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重新架构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改变内心看待世界的方式。
态度就是思考习惯,是可以获得的,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变成一种可以实现的态度。人不应该先有感觉再去行动,而是先行动起来,通过行动创造感觉,重复正确的行动,习惯成自然。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努力去按照成功人士看待世界的方式去持续做事:融入正确的环境,学习正确的知识,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情,交往正确的人,从行动开始改变,就能够养成成功的习惯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