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二 你是否希望孩子画得像?(下)
教了画形象会有什么后果?
绘画需要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通过绘画这五种能力也能够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教孩子画形象会逐渐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
首先,谈谈动手能力,绘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活动。这样培养的是一双劳动的手。但是如果教孩子画形象,孩子就无法通过手的自由运动感受自己给外面的世界带来变化。举例来说,孩子无法发现通过什么样的手的运动画出什么样的线条。同时也就失去了这种发现的乐趣,没有了乐趣,孩子也就失去了动手的愿望。
其次,成人教孩子画形象是把别人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觉原封不动的强加给孩子,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结果是孩子对绘画的感觉无法得到发展。
最严重的,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遭到沉重的打击。语言被称作第二信号系统,像杯子、碗这样的具体事物,即使现在不在眼前,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想象他们的样子。因此,当听到“妈妈在做饭”这句话时,我们就会在大脑中想象这一情景,并把它画下来。语言的作用就是让脑海中能够浮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因此,一旦教了形象,孩子就不再依赖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而是按照成人教授的形象来画画。这样一来,孩子的绘画方式就被改变成否定语言作用,既否定想象能力的绘画方式了。这种通过语言想象在脑海中重现影像的重要功能力不通过训练是无法养成的。反过来讲,绘画也是在训练和提高语言的能力。
教孩子画形象,就是好像是过早的给孩子带上了有色眼镜。孩子因此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法概括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感动、自己发现的真实世界,活灵活现的画出来,这才是掌握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与发展的本能。如果画不出这样的画,也可以说自己内心没有在真实地活着,那将是一生中十分遗憾的事情,即使能够把热门的漫画或卡通模仿得完全一模一样,也不过是技术熟练而已,那里并不存在孩子生命本体的真实感受。
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或者想法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而绘画者本人从内心深处希望表达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夸张点说,这是体验艺术活动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是一种人生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就是这么深刻,难道你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体验感受这种快乐吗?
和小伙伴在一起就能画起来。
社会能力的提高同样和绘画是有关系的,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是无法独自生存的。任何人都希望被团体认可的社会性需求,因此孩子也同样希望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获得周围人们的理解。希望和好朋友一起玩,希望友好相处,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这种心情从人开始学走路就萌发了,虽然在此之前,只要有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满足了,但在此之后却不能满足于此了。
事实上,到政府主办的绘画教室来参观的妈妈们看到自己两三岁的孩子那样热衷于画画都很吃惊。曾经有位妈妈不解的告诉我:这孩子在家既不想画画,也从来没有像这样专心致志的画过。
和同伴在一起就会引起孩子对绘画的热情,同时满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的社会性需求。在家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尽管妈妈希望孩子画画,对孩子说:画画吧!可是孩子根本不想去画。然而,如果是两三个小伙伴在一起时,有人提议:画画吧,孩子们就会响应:画吧,画吧。并充满热情地画了起来。
玩伴或朋友的存在,对孩子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绘画方面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听到有妈妈叹着气说,附近没有小朋友,孩子的数量变少,孤立的生活在公寓这样的封闭空间里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妈妈们为了孩子,要想着去多交一些朋友。
在儿童画廊这一项目中,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幼儿园里受大家欢迎的小朋友画的作品,画这些画的孩子其实既不是特别擅长画画,也不是画的很好。仅仅是因为在幼儿园和小伙伴在一起才画出了这样好的作品。和小伙伴在一起画画时,激发了这些孩子的表现欲,由此诞生了那样的作品。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能出这样的作品,也是因为幼儿园的老师采用了适当的方式方法。
在家里的妈妈们其实也可以商量好给孩子创造出一个画画的场所。当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妈妈们在容易照看的位置放上桌子或大的纸箱。让孩子们坐下来,把平日里积攒下来的挂历纸或草稿纸拿给孩子们。再凑齐绘画工用具,让孩子们自己去画,并告诉孩子们:你们在这里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吧。这时候妈妈们只需要在旁边享受一下喝喝茶,聊聊天的乐趣。这种愉快的气氛越发能让孩子们的心情安定下来,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如果能这样做,也就不会再有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担心孩子在家里不愿意画画的情况了。我觉得只要给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孩子就一定会愿意去画画。
已经教了形象怎么办?
画画是件高兴的事,是一种乐趣,孩子不会讨厌有乐趣的事的。他们一定是兴高采烈的去画画,尽管如此,为什么会有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呢?其实很简单,是因为画画这件事变得没有了乐趣。
无视孩子的发展规律,教孩子画形象,指导孩子用色,对于孩子淳朴天真的表达方式,不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许。也许还会像是监督孩子学习那样,在孩子不想画画的时候,催促孩子:来吧,画画的时间到了。妈妈们在不知不觉中也许就做了这些事情,他们一定是希望孩子能画得更好一些,哪怕只是有一点点的进步。但是这样做实际上起到了反作用,扭曲了孩子正常发展的趋势。使孩子开始讨厌画画,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一无所获。
“不就是孩子画画儿那点事吗?”千万不要这样说。妈妈们应该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如果能尽早留心采用适合孩子年龄的方法。孩子是有可能发生改变的,孩子的画也会逐渐的发生变化。年龄越小的孩子纠正得越快。在这里我将介绍两个孩子作为例子,可以看到这两个孩子的话在妈妈和保育员的努力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爱的话乍一看画的很好,实际上无论是人物还是太阳都是用成人教出来的方式画的,非常程式化。但是自从他的妈妈得知:孩子的画不是教出来的,是通过听培养出来的。就改变了对待小爱的态度,小爱画的画就变成了20页上的那种画。初次见到这一张画一定很难理解它好在哪里,但这是一张符合小爱年龄的天真淳朴的用线条表达自己真实体验的画。
还有一个例子是已经上幼儿园的四岁的贵良的话,贵良在家里学过写字和画画,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像你看到的这样。三个月之后,经过保育员的努力,他就变得能够画出22页那样的充满感觉和亲身体验的画了。由于大人们对待孩子画画方式的改变,孩子的画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另外,我希望妈妈们也能像小爱和桂良的妈妈那样,把孩子的画赋予的意义记录下来。
这部分内容让我更加感受到,幼儿画画这一行为可真是没那么简单啊!有的两三岁的孩子不喜欢画画,我想会不会多半是大人们要求太高了,没有给出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要求画一些形象化,结果孩子能力达不到,这项工作变得有压力了又谈何乐趣呢?所以啊,大人们管住嘴真的很重要!多越小朋友一起,提供绘画的工具和环境,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享受画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