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课让我看到了「销售」的最基本原理,即:获得流量,将流量转换为销售。基于这个原理,思考跟设计「销售模式」更深层是思考两个课题:①流量从哪来?②流量怎么转换成销售? 思考这两个课题的前提是:得先理解「流量成本」。
华杉老师讲道:“这一节谈互联网营销中的流量课题。因为一讲互联网营销,总是在讲买流量和流量转换。事实上,流量转换是一切销售的最基本的原理,总是先有流量来,然后才转换为销售。流量从哪里来呢?流量从地方来:第一,从渠道来;第二,从广告来;第三,从品牌来。从品牌来是什么意思?就是消费者是认你的品牌直接来找你。认你的品牌直接来找你的时候,你的流量成本是多少呢?你的流量成本就是零。所以我们要讲流量转换,那首先就要讲流量的成本。什么叫从渠道来呢?比如说你在大街上开了一个商铺,你交的租金买的是什么呢?买的就是,每天从这条街经过的人的流量。”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清晰,流量的来源有三处,①渠道、②广告、③品牌。这里其实也让我理解了大多数企业「做品牌」的诉求还是为了获得流量,从而将流量转换成销售,本质上还是冲着「销量」来的。
「做品牌」是获得流量三种方式里的其中一种。但是「做品牌」这件事最吸引人的点在于:因为品牌是企业的资产,它没有『流量成本』,也就是说不用花钱向媒介购买「流量」,是企业自身的“自来水流量”。
「渠道」也就是商品面向大众售卖的货架,无论是线下的商铺,还是线上商铺,租金或是运营费用都是在为经过这条街道或是这个平台上的人流买单。商铺租金贵的原因贵在地段,衡量地段最主要的因素是看人流量。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在考虑营销问题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去考虑营销传播的问题、获客的问题,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公司整体的运营和成本。如果你只懂营销,那你是做不了营销的。做营销,一定是对整个企业的整体的把握和资源的分配。”
这里让我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是,一切都要回到「成本」上思考,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用好现有的资源是更前置和高维的议题,营销和传播问题需要基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