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第五本书了~
本书主题:是和解,不是妥协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点错误”的人生在生活,比如:大多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我们是选择了妥协还是和解?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妥协。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的是自己过去几十年里自己内心的在和解与妥协的挣扎历程,是一本不一样的自传。
关于作者:
珍妮特六周大时被想要领养一个男孩的一个家庭而阴差阳错的领养,在这个看似温暖实际冷酷的家庭里,珍妮特不被允许读《圣经》以外的书籍,依靠自己打工的钱买的许多书籍,被作者的妈妈在后院付诸一焗。珍妮特的妈妈(在当时是有抑郁症的)每天都想着“丧钟为谁而鸣”,遵守着传教的规则,不与丈夫合床,把作者锁在门外,关在煤库那是经常的事,甚至因为珍妮特是同性恋而引进“驱魔”,导致家庭错乱。在十六岁那年珍妮特在一个老师的辅导下考上了牛津,离开了那个原生家庭。但也开始了走上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自我救赎与自我和解的道路。
本书金句:
选择活着,有意识地投入生命,进入它所有繁茂的混乱与痛苦。
我发现,理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决定时才有效。至于改变人生的事情,你必须冒险。震撼的是,当你冒了险,做了正确的事,来到常情的边界,跨入未知的领域,抛却所有熟悉的气味与光线,此时你并未感受到强烈的喜悦和巨大的能量。你不快乐,事情变得更糟。这是哀伤的时刻。失落,恐惧。我们用疑问击穿自己,然后我们感觉中弹了,受伤了。这时所有的懦夫跑出来说:‘瞧吧,我告诉过你了。’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告诉你。
小主题:
一个过错的人生需要53年自我消化与自我和解。但还好作者已经和解,而不是生活在“原生家庭影响了我”对我现在的影响的阴影中。
自有伤口以来,我一生都在努力。要治愈它 代表着结束一种身份——定义我的身份。但愈合的伤口并非消失的伤口 永远会有伤疤。我会借着伤疤得到辨认。
不是医治伤口,而是通过伤口看自己。
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困境,水逆的事情,都无疑是来自于几个主题:“爱与被爱,原生家庭,恐惧”
作者一直在爱与被爱中徘徊,尤其是在中年时期的时候一直纠结于“是否有人要”这个话题,最后,她带着全身的伤口与自己错误的人生和解,与世界和解。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或多或少的出了差错,比如我们永远可能达不到父母要求我们的那样,我们的原生家庭可能都不是那么的完美,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瑕疵,这些瑕疵会给我们未来的人生带来一些困扰,比如在亲密关系中的自卑,拥有很强的完美主义,这些困扰与作者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是痛苦是不分等级的。
我们也应该学着带着一些出错了的人生去学会与自己和解。用伤口去看清自己。
去和解,不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