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微习惯的本质决定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的时候就感到困难,这个重要的优点在你超额完成任务时更为显著。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吗?
30分钟锻炼就像一座高山一样。那次锻炼的感知难度很高——我感觉到的困难比实际的大得多。
可是,当我决定以一个俯卧撑开始,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时,感知难度显著下降了。在任何计划中,设定微目标都是降低感知难度的最佳方式。
一旦你开始做且能随心所欲地继续下去,“已经开始”带来的心理影响会让感知难度明显降低。
正如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的惯性在运动开始前最大,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因为存在动量(而且动力也增长了),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即使是从做小事开始,你也会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在你行动之前,大脑只能想象某个行为会是什么样的,按我最初的推测,30分钟锻炼就像攀登珠峰一样艰难,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一项活动需要脑力或者体力时,高估其难度是很正常的。我从1个俯卧撑开始,最终完成了30分钟锻炼,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感知难度是多么离谱。
采用微习惯策略的结果:自我损耗极少(即使在完成预定目标后继续前进的过程中)。开始行动的理由是最难找到的,因为目标的重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一旦开始,我们会觉得似乎需要达到最初的目标才算得上成功,这就是我们不愿意启动那些让我们闻之色变的计划的原因。如果最终做不到,我们宁可不开始。
所以,采用微习惯策略就简单多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太小,根本不存在过早放弃的风险。从小任务做起,然后接受做这件事的现实,你便会发现小小的一步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难,也会发现继续下去也不难。
【消化总结】
在形成微习惯的过程中,如果将目标设置的过高会会导致我们感知的难度过大,使得无法完成任务。而微习惯策略是让我们的感知难度降低,从而使得我们很容易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当设置的目标过大,导致我们想象很难,以至于不敢开始,而一旦运用微习惯策略,从小任务小目标开始,就不存在放弃的风险,很容易继续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微习惯。
【关联过往经验】
拿跑步来说,最近一直想把跑步这项运动捡起来,一直迟迟没有行动。我给自己找了好多借口,现在冬天太冷了,穿得羽绒服太厚了,鞋子也太笨重了……
其实,仔细想想我不敢开始的根源,在于我每次都会给自己设置了五公里的目标,然后想象在体育场的距离,大概就是要跑八至十圈。每次想想都要被自己吓到了,感知到的难度太大了。
而回想起19年最开始跑步时,对跑步的距离、时间都没有太多的感知和概念,只是随心随性的,能跑多远就多远,可以说跑的是心情。
就这样,跑了整个秋天,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竟然不知不觉可以一口气跑下来五公里了,然后才对跑步距离和跑步时间有了一些概念。
这就是感知难度的高低,分别给我带来的差别非常大的心理预期,导致结果也大不同。
【设定目标和计划】
目标:今天就去运动吧,跑起来。
计划:
1、今天设置跑一圈的目标,对!就只是一圈;
2、根据跑步的感受可以继续或者就停下来,反正今天的目标实现了;
3、回家路上可以买一份好吃的零食给自己,作为胜利后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