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是怎样备课的?讲课时是对着备课本,还是对着课本,亦或是对着试卷或者练习册?
我估计大部分人有了几年教龄之后很难再对照着备课本讲课,而是会列出自己讲课的提纲,提纲挈领式的提醒自己想要讲课的内容。下面这张图片就是我今天上课的一个小提示,题目看似不多,却两节课的时间讲不完。
一、相似中的分类问题:
引例,我采用的是课本103页的一道课后题:
这道题目我始终留着没有讲,就是想让学生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再来重新认识。之前布置过作业,王家迪同学给我看过他的作图:
非常细心认真的一个孩子,难怪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时他还没有理解相似比为2,应该是所作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比。另外,还可以从CA,BA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构造三角形。不过从作图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有了分类的思想,而这节课的难点恰恰就是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和应用。
讲完课本上的这个引例,我给学生们抛出两道题目巩固:
数学课,尤其是几何的学习,作图永远都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关键,所以我喜欢引导学生作图。通过作图,学生们会得出两组比例式,讲完两个题目后,我让学生们观察两个比例式的特点,分子相同,分母交换位置。
特点可以总结,但是不宜死记硬背,而是以理解为主,这类问题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变化的三角形有一个角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所运用的知识就是“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有了这一层铺垫后,我引导学生来解决课本109页第4题的动点问题:
板书讲解的时候,我依然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当然这个题目比起上面两个题目又难了一层,就是学生们需要用变量x把线段的长表示出来,再利用分类讨论列式计算。
最后我让学生们举一反三练习了两个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达标检测,能者多劳。从学生们的做题情况来看,每个班都有八位同学左右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两道题目,有大约二十五位同学可以完成一道题目。
还有十五位同学,他们是什么原因呢?主要还是态度问题,有的孩子干脆放弃学习,他们大都不是智力问题,却因各种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上帝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对这部分孩子,作为老师真的感觉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是能力上有欠缺,好容易学会一点知识,稍微一综合,就完全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2.网格图中探相似
网格图中探相似,我也找到这种问题的一组题目作为小专题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归纳梳理。这类题目所运用的知识主要是“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此外还涉及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以及如何判断三边是否成比例。当然,这个问题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轻松简单so easy,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却有着重重关卡。为了便于学生们找到对应关系,我让他们统一按照“短、中、长”的顺序把三边分别写出来,每个三角形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上下对应,比例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我喜欢以小专题串讲的形式来给学生们复习,现有的手头资料中此类专题不常见,多是以知识点进行归类。平时注重积累,并适时引导学生用好题本来总结,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