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里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叫做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讲的是做人办事不能走极端,讲究一个不偏不倚,这样就能留有余地,不至于出大错。
可以说,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浸润,中庸思想渗透了中华儿女的心。它也成了为很多管理者的核心管理理念,虽然大部分时候它并不以这个词汇见诸书面。
“既要又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但是它有点超出了中庸思想的承载能力。比方说,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既要不太好,也要不太差,我们姑且认为100分算太好,60分不足算太差,那是不是意味着考分在61到99都符合要求呢?到底是65?还是74?抑或者是87、93?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对“既要又要”的理解去考试,在五花八门的分数面前,家长到底该认哪一个?
现在就是有这个困境,中间路线过于宽,导致走路的人不知道该走哪个车道,从上面来看依然是一种乱哄哄的印象。可是,要让那么多人走到一条线上,出了问题又不知道该如何收场,所以就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
中庸思想是个好思想,但说到底里面充满了太多的个人化表达,很难把握。要想真正实现管理的良好秩序,还是得靠法律和制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