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理念不仅是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务实服务破解难题,以创新思维提升质效,真正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
筑牢人民城市的“根”与“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党的领导是城市工作的“定盘星”,但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答案在于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推动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基层。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活动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解决群众需求。对此,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党的温暖。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党员干部应主动倾听居民意见,将“政府想干”与“群众想要”紧密结合,避免“一刀切”式的改造。唯有如此,才能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破除形式主义的“虚”与“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服务群众的最大“拦路虎”。现实中,“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仍时有出现,而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买菜贵”等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这种“重面子轻里子”的做法,背离了人民城市的初心。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发扬“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街巷里弄听民声、解民忧。例如,通过“接诉即办”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通过“未诉先办”主动发现问题,避免小事拖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用干部的“实干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
打造城市发展的“智”与“质”。城市治理既需要“绣花”般的精细功夫,也需要“工匠”般的创新精神。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盲目追求技术堆砌,忽视了市民的实际体验。这种“为创新而创新”的做法,反而让治理效能打了折扣。真正的创新应立足于市民需求。比如,通过“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统管”,既要提升效率,也要注重数据安全;在城市更新中,既要引入现代元素,也要保护历史文脉,让城市留住“乡愁”。此外,绿色发展同样不可或缺。建设公园城市,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人民政府热依扎·阿斯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