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人终生相伴?猛一听觉得好可怕,什么?疾病与人相伴一生?我们不应该是健健康康过一生吗?至少也应该在老年之前也是健康生活的啊,怎么我们会一直有病?而且一辈子都是有病的?
薄世宁主任在《医学通识50讲》里提到的第二大医学基础共识是:疾病与人终生相伴。真是与我们往常的认知很不同。
对于健康与疾病的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7年中文版的定义是:
“健康,是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
“疾病,是以产生症状或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
可见,对于疾病的定义认为是偏离正常的异常生理或心态状态。但这种偏离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其实是不易察觉的,比如癌细胞可以体内潜伏几十年,潜伏期间根本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人体表现得很健康,能说没病吗?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它说肺癌可以在体内潜伏20多年,然后突然转变为侵袭性的癌症,这个时候,肺癌会迅速恶化。
科学家推测,在90岁以上去世的人当中,如果能够给他们进行尸体解剖,很可能多数人体内都有癌症或者癌前病变,只是生前没有感觉而已。
还有,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更是一种健康与疾病共存的状态。
婴儿一出生,血管就开始逐渐地老化,到了成年,血管壁上开始出现斑块,血管会慢慢硬化变窄。当血管狭窄度,超过70%、80%,甚至90%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疾病会与人共存,甚至要终生相伴?
薄主任讲到,疾病的本源是进化的不完美。这些不完美使得我们终身都与疾病相伴,不完美主要体现在:
第一,我们的基因是不完美的。我们很多的疾病,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与基因有关的,比如各种遗传病、慢性病、癌症等。
其实在我们买保险的时候,就能有所察觉到这点。比如,有些重疾产品的健康告知中,会问到父母是否在60岁以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一般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癌症的概率会比没有的要高。
其次,我们的人体设计是不完美的。比如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攻击病毒、细菌、癌细胞,但是有时却会误伤自己,就会产生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更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男性生殖器官这么重要的设备,却几乎没有任何防护地“挂着”,很容易受到撞击和伤害。
第三,人类与环境适应的不完美。人类进化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速度,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些“富贵病”,其实都是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适合沙漠里的穷日子,突然吃得很好了,消化吸收不了了。
存在即是合理的。疾病是一直与人类终身相伴的,自然有其道理或者价值所在。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疾病也是在帮助人类不断进化。比如,疫苗的作用原理就是这样的: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所以,对于疾病,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它,无需谈病色变。既然我们要相伴一生,那不如知己知彼,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