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头很疼,你现在马上安静,听我说”
“会说很多不好的感受,面目狰狞[捂脸]……”
“啪~~~”,也会把他的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扔到了地上。
后来世界突然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发出了巨大的哭声,伴随着“妈妈!”这样的急叫。然后边哭着边去把那个心爱的玩具捡起来,哭着说:妈妈,您不要发脾气……
这是刚发生的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已经不那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连续多天带娃,加上工作睡眠少,于是就爆发了。上面那个瞬间,我把所有育儿书上说的错误全部犯了。但你们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吗?安安哭着走了过来,向我伸出来手臂,一个劲地和我说,“妈妈,我非常非常爱你”。
那一刻,,心里仿佛顿时柔软了下来。眼睛不觉有点湿润,心头一软,然后就抱着安安,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我们都平静了下来。
然后,我会说,我们一起读你喜欢的书吧。于是,我们做在榻榻米桌前,拿出了他喜欢的书翻页看起来!
心情平复了,我问安安,“刚刚妈妈怎么啦?” 安安说,“妈妈,心里的情绪怪兽出来了,你发火,很生气”。
嗯,“情绪怪兽”,是我们经常对安安说的一个词语,他是个非常倔强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世界不如他的想法进行而发火,而他的发火摧毁程度非常非常高。
回想这段时间,我好像,除了面对大宝的不合理行为会有情绪,对于安安,他做的比我好,实在不忍心有情绪……
看了很多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书籍,学习了很多父母自我情绪管理的方式,我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要求更高些,我觉得这是一个母亲必备的自我修养。
9月份,是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的第6个年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似乎不再如此“非黑即白”了,“努力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万一真的发脾气了,把这样的情况当成我们和孩子互相学习的机会,从每一个不好的、糟糕的情况中汲取养分,也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和最初的两年状态相比,我现在对自己“放松”了很多,虽然有时看似是“倒退”了,但我自己却越来越明白,这其实是在进步。
我现在其实已经很少会再去学习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的招数了,任何的情况发生,我都会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我有没有花时间在平时,和两个孩子进行亲子共感,平时“爱的链接”足够,一两次的链接断裂(比如发火和身体不好等)不足以让我们的亲子银行出现为负数。这是我们的育儿底气,它能让我们少了很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不必要焦虑。
2、每次发生问题后,我有没有及时带着孩子复盘?刚刚发生了什么?我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下次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的更好?这是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求每个当下都是“完美”,但求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养分,变成今后成长的助力。
3、每当纠结自己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时,不妨问问自己,这样做我和孩子舒服吗?育儿的本质是情绪的流淌,人的状态对了,任何知识和技巧的对错都是可以不断精进和调整的。最怕的是技巧都对,状态却不好,情绪流淌的渠道是拥堵着的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学习的第一年,估计自己会为此自责很久,甚至会因此全盘否定自己,还会担心是否对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但如今,我学会了向前看,“怎么把这个事件变成我们母子的成长?”,我学会了向外看,“挺好,孩子也学会了怎样理解他人,把我之前教给他的情绪管理运用起来了”。
但同时,也记得提醒自己,学习育儿知识不该让我们变得更加焦虑,也不是让我们变得“完美”,学习育儿知识是让我们变得宽容接纳和内心充盈。让我们明白,只要拥有这样的学习能力,我们都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