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收获

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模糊的,容易被主观模式和带有色眼镜的信念蒙蔽。

说一件事的时候,客观地表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地点和人物,再加上主观的感受、情绪和想法。

我们常常会记住感觉,而忽略客观事实。

自尊心这个东西,要用在自我成长上,而不是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脑海中能够同时存在看似对立的观点。

认知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会主张“我才是对的”,因此当别人有不同观点的时候,就会立刻反驳,彰显“我对,我懂,我聪明”。

认知不在一个频率,不如转身各自安好。


觉察一下:

我所有的不舒服,都是内在的伤痛被触动了。

什么伤痛?被嫌弃的伤痛?为什么我这么在意被嫌弃?

我可以怎么选?可以转身优雅地做自己的事么?可以对结果不在意么?可以明确表达我的感受么,希望对方怎么做么?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选择么?

所谓的觉察是指什么?我知道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但是我的习性让我忘了。通过觉察,我可以停止旧模式,启动新模式。通过向内自我觉知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否需要调整,往更好的方向调整。

我要的不是我不爽,他也不爽,而是如何我们都挺爽,本着结果去。

不耐烦就用四个字解决——你说的对!或者自己去做别的事就好了。如果花时间去跟对方争论,证明对方是错的,还要让自己心里不舒服,得多浪费精力啊,不合算。

两个独立个体,有各自的信念系统、思维模式,各抒己见。亲密关系里,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内耗,不值得。

如果对方愿意听你的,“我支持你的观点,我也有参考建议,123……供你参考,你自己决定”。

如果对方错了,撞南墙了,可以表达:“这件事没做好,你心里一定很不舒服。你需要我给到什么支持么,还是自己能处理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