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为一名好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今日学习大纲】
一、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二、行无言之教
三、激励
齐白石作画,求的是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画牛像马,画樱桃像苹果,叫欺世,全似,画人把每根头发都描出来,就不叫艺术。如同白石老人作画,于老的为师之道,也在似与非似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本书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于永正老师是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
一、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于永正老师提到现在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一背着手,绷着脸,不苟言笑,开口则“应当如何如何”,闭口则“不准这样那样”。老师总以长者、教育者自居,总是“隔着讲桌和学生讲话”。无形中,师生间有一层隔阂。而求其根源古之使然,相沿成习。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信奉“天地君亲师”这句话,把师生关系定格为长辈与晚辈关系。但实际上,于老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是平等的。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将这种平等关系体现出来呢?于永正先生在书中提到他会对自己“约法三章”:
一不倒背手。手背在后面,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就有了长者的架子;有了架子,学生就不大好接近,或者不愿接近。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不要等学生向我们敬礼了,才搭理他们。我更不漠视学生的敬礼。总是还以微笑,还以点头,还以“你好”。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或者看着他们玩或者与学生交谈。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演歇后语故事;和学生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不一定有事。客气归客气,学生或家长端来茶水或水果招待,一定品一品,尝一尝,并夸奖茶和水果的味道。这样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融洽感、亲切感。学生和家长不仅把我当作老师,还会当作朋友。
经常讲故事和笑话。故事和笑话,会化解矛盾,消除隔膜。好多不愉快的事(包括疲劳),会一笑了之。
幽默。幽默的确是老师的“第一位助手”。
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和学生一起做值日。我当班主任时,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宣布:我是班级的一员,每周一,我和那天值日的同学一起为班级服务。于是,周一我会来的早一点,和值日生一起整理教室;放晚学后,起扫除,关门窗。
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错误,不文过饰非不推诿责任。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当面不好说,便采用书面形式。每学期至少给我写一封信。信中可以提意见,提建议。我宣布:老师不怕批评,说错了也不生气。既然师生间是平等的、民主的,那就得有个民主的样子,有民主的行动。
上述的“约法三章”可以说是师生之间民主关系的重要体现,而民主关系的创立,也为情境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也是于永正老师所说的“是课非课”重要内涵。在本书中,于永正老师展示了国外教师以及自己的优秀课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名好老师的课堂与常规课堂的真实差距。好老师的课堂,没有单纯的“老生讲,学生听”的局面,相反,在课堂中,教师是一整节课的幕后导演,他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启示着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一些基本能力,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尊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理念。
二、行无言之教。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本书当中,所谓的无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学生会无时无刻追随着老师,并不由自主的模仿老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书中,于老师的身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仪表。于老师说他头发长理,胡须天天刮,工作装要整洁大方,颜色要庄重。干净整洁的仪表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教学舞台上亦是如此。
第二,字。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于老师的课堂上,字的要求不仅仅限于美观漂亮,更多的是结构要符合章法,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字。先照着字帖练,琢磨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所以,于老师带出的学生,字都会发生变化。
第三,便是有生动的、绘声绘色的朗读。套用徐世荣教授的话:“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于老师认为他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点成功,那首先得归功于他的朗读。
第四,写“下水”文。作文是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生如何写的过程中,于永正老师通过写“下水文”,给予学生更直接、更具指导意义的身教,还让他获得了学生的佩服。这就是“看服”胜过“说服”,“佩服”胜过“看服”。
三、激励
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
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于永正老师说:“激励是大有讲究的。”他归纳了五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激励要有的放矢,第一个“的”,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脸上都有阳光。第二个“的”,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该环节随时出现的“闪光点”,使其日渐长进。 2.实指性原则。“实指性”指的是表扬要实事求是。表扬得有时是,表扬的话要恰如其分,不能空泛。老师上课的评价语应该是自然地流露,一个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思维较为敏捷的老师会应付自如地说出得体的评价语。
3.引领性原则。就是激励的话要对学生起引领、导向的作用。引领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工作。正如于老所说,学生身边的榜样释放出来的正能量,一定会很快浸润到其他学生的心中。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切都在细枝末节里。这是这些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引导着学生。
4.及时与重复性原则。表扬、激励要及时,对突出的事迹、表现,还要重复赞美,而且要当众赞美。这样会增强被赞美学生的荣誉感,对其他学生的示范、引领效果会更明显。
5.鼓动性原则。也就是说表扬、赞美要真诚、动情。什么是真诚的表扬,什么是随意说说,学生都能听出来。鼓动性的大小、强弱,取决于老师的情是否真情、动情、热情。老师夸赞的话固然重要,但倘若无情,那话是苍白的、冷冰冰的了。所以说学生不但在胡老师说什么,更在乎老师说话的表情、语气。
于永正老师激励的手段是灵活而多样的。最常用的是“语言激励”,最能体现“实时性”。把学生的进步通报给家长,这种方式效果过更好。可以打电话,可以写纸条。写纸条胜于打电话,激励的话一旦变成文字,就更有分量,更显郑重,激励性也就更强。
今天阅读了于老的文字,让我更加明白了亲和力、身教、激励等关键的教师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出真知,期待我们这些教育人蹲下身子,潜心研究,跟随于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