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围城》的冲动要源于一段话,‘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看多了,也就评味出点味来。索性上网搜了搜,发现摘自《围城》。
书中讲述了1937年左右,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恋爱。
也许是因为我生活在和平发展的21世纪,所以不能以过去那种眼光和思维去理解和体会这部书所讲述的时代青年面临的情状?用今人感官,我想‘围城’也许就是这样吧。
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学校游戏了一把,他并不注重学历高低,也并没去想未来,昏昏谔谔,此为人生一座‘围城’。
在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又自在享受,在里面又无所事事,对未来迷糊不知,浮躁的心促使只能走马观花去选择怎样生活。
直到父亲和岳父大人问起他是否拿了学士学位时,他才突然着急起来,可一切为时已晚,只能办张假的,来维护自己的虚荣心,但良心的不安时时牵绊着自己。
后悔,不安。想走出去,又害怕,呆在里头,却又想着出去。
2
毕业后,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的登上了回家的客轮,在漫长的旅途里,认识鲍小姐,巧遇了以前的同学苏文纨。
鲍小姐性格外向,热情,前卫。苏小姐稳重,端庄,高贵。这两个女人并不是自己所爱,但也许旅途孤寂单调,无处打发漫长的时间,继而同她们熟络起来。
跟着鲍小姐调情打闹也许只是在暂时遗忘迷茫带来的烦闷。这条船姑且算是一座小型的围城吧。方鸿渐和鲍小姐的这段时光就算一场梦,瞌睡过后,哪还有梦!
在接下来与苏小姐的交往以及遇到唐小芙后的江鸿渐似乎又进了一座围城,这座用心建的城另主人翁矛盾的团团转。
他不爱苏文纨,却屡次不拒绝她的讨好。深爱唐晓芙,却又唯唯诺诺不敢大胆示爱。虽然通过努力冲出了围城,但自己深爱的人已经不在,痛苦使他选择了另一座围城,三闾大学。
3
在三闾大学,几经周折,不得不再次冲出。但这次不同的是在离开时带上了另外一个人,孙柔嘉。此人正如她的名字,柔贤淑德,坚强独立,工于心计,是乱世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她仿佛方鸿渐的另一个自己,但方鸿渐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时常处于迷茫,矛盾的状态。为了活着,所以总逃避。
在离开三闾大学的时候,方鸿渐表现了大男子担当,不愿将这么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儿留给三闾大学那些沽名钓誉,道貌岸然的家伙,以至于离开的时候带上孙小姐。
在之前我也没注意到彼此的爱慕之情,他们的感情要与他跟唐晓芙的感情做对比,那他对孙柔嘉的感觉也就仅次于不讨厌吧!但是两个单身男女一路走过来,哪怕没感情也有了在一起的习惯吧。那结婚基本就再正常不过了。
婚姻,又将两个人圈在了围城里头。
4
由于两家父母以及方鸿渐事业坎坷,促使大吵小吵不断,,最终以分手作别,如果现实也能如墙上那块钟表,能停留,一切又都是怎么样呢!
方鸿渐也许在某一刻后悔过,但可怜的自尊,一系列的不如意,加上彼此的误会,就这样,谁也没想低头,谁也没想会这样结束。
如果方鸿渐娶的是唐晓芙,又该如何呢!正应了那句话“结婚以前把恋爱看的太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你娶得却不是原来的那个人,像是换了个人似的,索性那种老式相亲倒是很好了,婚前并不相识,婚后也就不外乎谁是谁了。”
在婚姻里,如果不会示弱,那婚姻就将会失败。不管恋爱时候有多爱,都会褪色,减分,终有一天会失了颜色。
方鸿渐选择了逃避,孙柔嘉放手了。方鸿渐冲出了大的围城,柔嘉走出婚姻的小围城,留在了大围城中,也许有一天会明白,超越围城比走出围城更能让人懂得珍惜,事业亦如此。
世上千千万万个个体,就有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围城。一辈子里,人人都待在围城里生生息息,无非从这个围城里出来,进入另一个围城罢了,完了,感叹一下走过的围城或干净或明亮,抑或阴暗杂乱。
能站在围城顶端再建围城的,也许才能明白,并不是一次次的冲出围城是救赎,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来一次超越,才明白世间围城如此之多,慎重选择才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