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继续暴跌,雪球期权敲入爆仓刷屏了,是市场下跌导致雪球爆仓还是雪球爆仓导致市场下跌,其实没法说清楚,市场下跌更多是各种利空情绪导致,而雪球敲入的消息也是情绪发酵的一种,这一次确实被放大了。
周三市场暴跌后,一张关于汤总雪球票息本金全归零的聊天截图传遍全网,疯传暴跌就是因为市场大量雪球敲入然后归零了,或者因为以讹传讹,导致市场下跌进一步加剧。之后大量的关于雪球的知识普及文案出炉,有为雪球正名喊冤的,有痛骂雪球坑人的。
刚好周更的时候热度也过了,没有了蹭热度的嫌疑,简单聊两句。
雪球期权到底是什么,这个林蛙早在雪球大热之前已经写文章普及过,具体可以看看《衍生品期权之——雪球期权产品介绍》(上)(下),这里不做赘述。稍微总结一下,雪球期权的投资者卖出了挂钩标的的认沽期权,所以其投资观点是标的不跌,可以涨,但不希望涨太快。最好结果是合约期限内,都在预测的区间里震荡,最终满打满算拿下全部票息;一般结果是在合约期限内敲出,即标的涨到预测区间的上沿,合约结束,拿到期限内的票息,所以越晚涨到上沿越好;最差结果就是在期限内标的跌到预测区间下沿以下,到期都没有涨回上沿,这个时候其盈亏等同于挂钩标的的亏损,跌越多就亏越多,直到合约到期。
从上述的总结也可以看出,雪球期权的敲入并不意味着合约结束,并不是一敲入交易台相应的持仓标的就得平仓处理,然后变成市场做空的一股势力。相反,随着敲入临近,交易台因为对冲需要会将标的持仓加仓到满仓。(交易台:雪球期权发行方,其不是雪球投资者的对手方,其付出票息这样的资金成本后获得雪球投资者资金使用权,通过对冲手段高抛低吸赚取资金使用收益,确保覆盖票息,剩下的就是自己赚取的利润)
下跌逐步到达标的敲入价格这个过程,其实是对冲仓位不断加仓的过程,唯一会短暂变空头的就是敲入那一瞬间,因为期权非线性原因,加仓会在敲入前一度仓位超过100%,等敲入价到达后,就会迅速降低回100%,这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短暂冲击。
那么汤总的雪球为什么敲入后就归零了,先不说其在2022年4月份已经归零,按这次因为下跌才导致归零假设,可能很多朋友要问,雪球敲入后不是还有敲出的机会吗?为什么这次敲入就归零了?
主要原因就是汤总加了杠杆,用了保证金。这在期权市场很常见,为了赚取更高的收益,本来敲出收益为25%年化,200万一年能赚50万了,其实真是不少了,但很多投资者觉得不够,玩期权就是玩心跳,加4倍杠杆如何,200万当800万投入,25%年化一年就能赚200万了,按本金就是一年翻倍,刺激。但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风险,200万作为800万的保证金,只要跌25%,保证金就亏没了。汤总投的是限亏雪球,也就是800万名义本金,出200万保证金,合约约定只要敲入价为跌25%,保证金刚好覆盖着25%的跌幅,一旦敲入,合约结束,200万也亏光。这类加杠杆的限亏雪球产品,一旦敲入,确实因为合约了结,对冲多头平仓,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好在根据专业机构统计,这类雪球产品存量并不大。
最后,想说的是,雪球期权作为期权的一种奇异品种,其实就是一类投资工具,其本身并不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作为底部布局的投资品种,因为雪球期权本身的票息安全垫,盈利目标其实很明确,叠加场外期权的灵活性,约定敲入后转为指增产品,其抄底效果非常突出。
但使用者容易把它玩坏,比如用保证金加杠杆。因为刚开始的赚钱效应,涌入的参与者多了后,原本高票息难以为继,雪球销售人员大力推销保证金雪球,通过高杠杆维持票息收益吸引客户,为了自身利益却忽视风险揭示;而投资者,对雪球期权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只看到市场点位已经足够低,对自身买高杠杆保证金雪球不会敲入迷之自信。最终,一致预期市场已经跌足够多,3000点是个铁底的时候,往往继续向下的幅度会让人直接崩溃,大量保证金雪球归零也就正常不过。
高杠杆工具,使用一定要谨慎,自身能够承受多少杠杆,一定要在投资前问自己无数遍,确认能扛下极端情况才使用。
今天就到这了,请大家多多支持 “蛙声叫叫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