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的施行,对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患者都应该是一项重大利好,既方便了患者就诊,还减轻了综合医院的负担,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在医保制度上设计了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下民营诊所生存维艰之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国家医保政策,获取了现成的患者群,从而得到了独特的发展空间,这应该是幸莫大焉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者们应该好好利用这项政策,做好患者服务,择机发展吧?
现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真的到基层去走走。
最近,我偶染小恙,感冒引发鼻炎,导致头昏脑涨,整日迷迷糊糊的,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点小病不值得跑三甲医院找专家了,正好社保卡绑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顺势去体验一下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情况。
给我的体验非常不好,去了几次,全科医师门诊挤满了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医生水平如何暂且不论,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却是差之千里,首先没有挂号制度,直接导致了患者排队全凭自觉。偶尔,医生看到患者过多时,会临时决定像名老中医一样发放编号,但是,这样的临时决定,直接导致了患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取号,什么时候不必取号。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没有任何提醒的前提下,好不容易排队排到了我,医生一句你是几号?直接让我懵圈。没有取号,医生拒绝诊疗并且不屑于做任何的解释,这令作为一名患者的我极为不爽,也就是到了这个年龄,不愿意为啥事都去较真了,拒绝诊疗,那就不看了吧,本来也不是什么急症。但是医生的态度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却极大地暴露了分级诊疗的弊端,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把这个制度当成发展契机,患者成群却成了医生耍大牌的理由,这就极大地损害了社保持有人的权益。
分级诊疗,任重且道远,医保及卫健等管理机关是否也做跟踪管理及改善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