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薛侃录》之二

《薛侃录》纸质书P077-084,通过薛侃及其同学与阳明先生之间的对话来了解阳明先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7.关于为学。

阳明先生认为为学最大的弊病就是追逐名声。听到赞扬就高兴,听到批评就郁闷,这就是好名的毛病在发作。

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轻一分。如果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全部是求名,那自然务实的心就少了。

感悟:告诉自己、告诉孩子、也告诉所有我爱的人——放下任何求他人关注和求他人叫号的心思,让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实实在在做分内之事上。

8.关于圣人犹如精金,圣人才力的大小犹如精金分量的轻重。

薛侃不太理解,为什么尧舜是万镒重孔子却是千镒重。

阳明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薛侃这是在从外在形式上起念头,所以会替圣人争分量轻重。是否为圣,只看精一,即只需要看精金的质地,不看数量多寡。只要心里同样纯为天理,就同样可以称为圣。

除此以外,每个人的力量气魄都有所不同,当然分量轻重多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摆脱比较分量的轻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力量精神上努力,只在心的纯粹天理上下功夫,那么人人都能自我满足,圆满成就,不必外求,一切都在自心具备完满。

后世之人之所以可悲,终年劳累奔波直至老死,正是因为比较心和舍本逐末了。

9.关于静的心和动的心。

在阳明先生看来,心的本体和作用不能用动静来区分。因为动和静是时间性的。而就本体而言,作用在本体;就作用而言,本体在作用。即所谓的“体用一源”。

这个观点不太好理解,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要把它割裂开来就对了,更不要本末倒置。这就像前面提到的为学。

如果只是为了外界的名声,或者如前面说的考科举是为了父母,那这样的为学对于本人而言就会是负累。可是如果把为学当做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方式,自己就会沉浸期间而得到满足。当我们能在做一件事情时进入心流状态,当然也更容易拿到结果。

10.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为何不可改变?

不是不可改变,而是不肯改变。

“不可”和“不肯”,一字之差,一针见血。我也越来越相信:任何人都能改变,只看自己愿不愿意。

11.关于专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还是知识见闻上用功。

阳明先生说,专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专注在知识见闻上用功,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每天能看见自己有所不足的人,会懂得越来越多,每天觉得自己懂得越来越多的人,会越来越有所不足。

其实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既要专注涵养内心,另一方面当然也要增加知识见闻。尤其是处在我们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精进,但不能忘了我们的根基。

12.关于居敬和穷理。

我们前面学到过“主一”,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懂得主一,不明白它就是理,那们有事时就是追逐外物,无事事就是凭空臆想。在穷理上讲求主一,就是居敬;在居敬的精密上下功夫,就是穷理。

在我看来,既要对天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又要对事物探究它的道理。人要有敬畏心,保持谦卑和善良,但同时也要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世界,提升内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卷上·门人薛侃录 〔1〕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
    飞飞鱼向东阅读 1,638评论 0 0
  • 内容:《薛侃录》纸质书P070-077,通过薛侃与阳明先生之间的对话来了解阳明先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摘取一些比较...
    碧霄诗情_4522阅读 1,092评论 0 0
  • 《薛侃录》纸质书P084-092,通过薛侃及其同学与阳明先生之间的对话来了解阳明先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13.关于...
    碧霄诗情_4522阅读 1,053评论 0 0
  • 薛侃录 【原典100】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
    海上明月共阅读 5,205评论 0 0
  • 薛侃录 【原典84】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
    海上明月共阅读 4,1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