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书中谈到: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要过欢喜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
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你不期而遇的事情,有时它们会打的你措手不及。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被它吓倒,不能自怨自艾,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面对,认真地想办法去解决面对的问题。
仔细想想,抱怨有什么用呢?该来的还会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忧、害怕、恐惧等情绪而有所改观。
事情还是摆在那里,你不主动去迎击,去解决,它就永远摆在那里。
与其消耗时间和精力来抱怨,生气,不如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来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世间事,岂能事事尽如人意。我们都想过得圆满,可造物主总会让人生处处充满遗憾。
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就不要去多想了,只有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轻装上阵,我们才能获得快意人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是问题就总会有解决它的办法。
不必悲观,不必失望,不必难过,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更好的自己。
02 学会反思,开悟成长
每天,我都那么严格地审视自己,一言一行无不受到自己的监督和管理。
反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在静静的思考中,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
当然,我的自我评价标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合乎自我逻辑而未必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我们有时难免固执己见,走不出自我设限的心的牢笼,磕磕绊绊的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理性,看待客观事物尽量不掺杂个人情感,突破原来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思维的怪圈来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人有时不能被自己的情感控制,不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得足以应对外界一切的变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从容容的笑看这个世界。不抱怨,不评判,不排斥,极尽自己的包容力,来接纳每天来到自己生命里的人和事。
每天在安静的、平淡的日子里,过着平凡的生活。不羡慕他人,也不在比较中徒伤悲,他人的好与坏与我无关,自己的欢乐与悲伤,也只能由自己独自承担。
自强、自立,不再过度地依赖他人,虽然生活中离不了他人的帮助,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
有些事情,别人永远无法替你去做,是自己的责任就要独立去承担,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关键时刻需要自我救赎。
试着消除分别心,不比较,不评判,不攀比,他人再好的风景也不属于自己,自己的脸再丑也莫怪镜子。
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少发脾气,多看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一切,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遇事少钻牛角尖,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关键时刻切莫太较真,使性子,耍脾气。
其实,这些不良的情绪,只能说明自己的无能,没有能力解决当下、眼前的问题,所以才会变得火冒三丈,情绪失去了控制。
遇到特殊情况时,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切莫冲动发脾气。与其愤愤不平的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如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再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本就缠缠绕绕说不清楚,不过都是拿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罢了。
掺有个人主观感情色彩的评价标准,怎么能靠得住呢,所以对对错错谁又能说得明白呢?
学会不较真,学会顺势而为,学会适时应变,才会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里,才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才会欣赏到更多这个世界的美。
03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我们为什么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评价呢?
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自身的烦恼和痛苦呢?
我们可以消除自己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又不对外界的事物作出任何的评判吗?
好像很难,因为人是一种超复杂的高级动物。
有些思维是人当时无法控制的,只能任由自己情绪的摆布,我们无法抽身,无法剥离,因为我们的灵性还没有开悟。
当事情来临时,如果能跳出自身思维的躯壳来看待事情就好多了。对于自然界发生的诸多事情,我们只是做到静静地观察,而不去做出任何的评判,不带有个人任何的主观色彩。
比如你正在上课,突然看到有个孩子在开小差,他没有专心的听你讲课,你会在心里怎么想,进而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再比如看到班里的学生在打架,你是看到后先作出评判发泄自己的情绪呢,还是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来冷静、理性、有智慧的处理事情呢?
有时候,先处理自己的情绪,要比先处理事情来得重要。如果不先消除自己的分别心,我们就无法做到理智、客观地处理问题,也许就会对事情作出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评价。
其中的是非曲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作出评判,这是由我们思维的惯性所决定的,但也并非不可以自我操纵。
只要有问题的存在,就一定存在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我们试着消除自己的分别心,不去比较,不去评价,一切只是静静地观察,试着学会操控自己的心,试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不断得到自身灵性的开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