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篇
12岁的小女孩,到工作室的时候,很放松和敞开的样子。在房间里自由走动,对房间的内外环境好奇,还自如地和妈妈交流对工作室业务的推测。
我坐下来之后,先了解她的名字以及她对自己名字的看法。她感觉自己的名字怪怪的,没有什么寓意。(显然,她对自己的名字有过思考)邀请她分享,哪些同学的名字她喜欢,她分享了两个同学的名字,一个叫“”思源”,一个叫“致远”。
询问她妈妈当初取这个名字的过程,确定名字中包含着两代人的祝福。然后问她,如果让你给自己取一个名字的话,那会是什么?她答,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中有内容。之前妈妈分享过,她给自己取过各种有趣的名字,她有一颗自由灵活的有灵魂)。不过我没有往下说。
邀请她解读我的名字的寓意。她首先想到美好,同时联想到大自然。(我从中看到向上而生的能量)
在我分享自己对名字解读的几个阶段时,她全程饶有兴致的听,中间说了一句,我没有觉得自己不开心呀。最后说,和心理咨询师说话,原来真是这样的。
二 双向确认
顺着对于心理咨询师认识的话题往下走。她对心理咨询师的了解始于书籍,刚刚读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她对自己心理过程的关注始于五六年级。
她用“颠覆”来描述自己那一年的成长和改变。我深感好奇。听她分享高冷装酷悲伤真实。听她分享,在自己情绪压抑的时候,怎样寻求妈妈的支持。了解她真实表达完自己对于作业多,没时间玩,没人玩等让她有情绪的事情后,有什么感受?
孩子回答,很开心。
和妈妈确认,听到孩子说和妈妈真实表达完或者发泄完情绪之后,孩子感到很开心时,她是什么感受?妈妈迟疑了一下流泪了,她说很感动。
再问孩子,看到妈妈流泪的时候,她有什么感受?孩子说,妈妈很爱我。
问:“你跟妈妈分享自己情绪的时候,妈妈怎么做,你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支持?”
孩子想到的是,鼓励她,和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就此做了详细的说明后,再问妈妈,听完孩子这一番话之后的感受。妈妈同意我的描述,安慰和放松。
三 挖掘资源
后面的话题集中在孩子对于自己会说话的好感受上。经妈妈提醒,孩子分享了她成功帮助一个朋友处理难题的实例。
这个话题的交流进行的相当不容易。我重复了至少四次,请孩子分享当时的过程,她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因为孩子先分享的是,做的理由以及做的结果,或者朋友的做法不合适的地方。
问她,我问的是什么问题?温柔地把她拉回对过程的关注。
终于听到过程之后,我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做法和想法确实可圈可点,值得显摆,相信这个经历会让她对自己的说话能力多一些自信,孩子非常开心地频频点头。
继续追问,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你哪些方面做的好,才有了让自己骄傲的结果?兜兜转转几个回合之后,孩子同意我对她表达的整理——第一,她准确地表达了求助的朋友的感受,第二,她帮助求助的朋友找到了她没有想到的解决方法。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帮到了朋友,有理由自信和骄傲!
四 有意识成长
过程中提醒孩子和妈妈留意,她的表达中使用“但是”和“我觉得”的次数。我给她们的反馈是,我其实也记不住说的具体次数,但是感觉有点多。母女俩没有问我何以关注这些,我也保持沉默。
有时候,无意识的东西会通过语言呈现出来,有时候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有意识的时候,它们不会控制你,如果没有意识没有觉察,你就会被这些无意识的东西控制。
愿分享能给所有看到此文的人都带来一些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