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德国人Leo分享的育儿视频,他回忆了父母如何把他培养成一个充满好奇心、严谨、责任感和热爱生活的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父母从来没跟我说过“你要认真、严谨、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教导都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吗?看来在教育方面,好的教育理念是统一的,并无国界之分。
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独立,有自己的经验
Leo回忆起小时候爬树的经历,父亲从未因为担心他会摔下来而禁止他爬树。而是告诉他如何挑选适合爬的树,什么样的树枝不可以踩上去。这就给孩子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孩子在体验中获得了自己的经验。
《吕爸爸的教育智慧》的作者吕红兵在书里面曾经分享过,女儿玩绣花针被妻子制止,他的做法则是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绣花针,怎样拿才能避免伤到自己。
很多父母太爱孩子,怕孩子磕了碰了,总是禁止这个禁止那个。殊不知,过度的保护也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拥有经验的机会。
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环境
Leo小时候80%的时间住在城市,父母经常带他去农民朋友家中小住,过农民的生活。小Leo体验到了城市以外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培养孩子对不同环境的好奇感,丰富了孩子的视野,另外,孩子从小就亲身体会到了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打开方式。
从小事入手,教育孩子做事严谨、认真
父母经常要求Leo给姥姥写信,写错一个字就得重来。小时候的Leo也觉得这样的过程很烦,很痛苦。长大后却觉得父母做得很对,儿时的磨砺促进了他对语言的美感和准确度的把握。
最让我受到启发的还是父亲对他考试成绩的态度。当他得到成绩“1”(在德国代表最好的成绩)的时候,父亲不一定夸他。
很多时候父亲会说:“按照你现有标准,这不是你最好的表现,比如,这个句子是不是可以改得更有味道一点?”。父亲关注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孩子有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
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而非成绩本身,重视的孩子的成长。过多关注成绩反而会引起家长的焦虑以及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学会自主思考,不盲从
父母允许Leo对同一件事情持与他们不同的意见,告诉他老师说的也未必都对,要学会自己思考。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当问到父母也不明白的词语时,他们会立马查字典,有时还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父母教导他认识事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研究。
父母认真回答孩子提问的态度让很多人汗颜。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想要的信息,但很少有人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大部分人一边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一边又责怪孩子没有好奇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过得更好,然而仅学好一门课、一门语言或者考上好的大学不见得就能达到目标。但做事认真、严谨、有好奇心、热爱生活的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