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VS阳明蓄水VS脾约VS五苓散

病人现在是太阳病的浮脉,发烧,汗出,又怕冷,应该是前面用了下法才会心下痞。如果没有被下过,病人不但不怕冷,反而开始发渴了就转到阳明了。如果这个人小便量很多,大便一定被抽干了,10天没有大便了,但也不觉得难受。如果口很渴想喝水,只能给一点点;然后很渴,喝水很多,但没有小便,就用五苓散。五苓散是脂肪肝的专病专方,主证是脸有点灰灰的,肉厚厚的,容易拉肚子。五苓散的生粉可以配稀饭来吞,效果会更强。比科学中药更强。

脾约VS麻子仁主证阳明病人病着病着或者杂病脉浮,不太有力,然后汗就会把剩下的病邪慢慢地排出去,这是比较安稳的状态。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什么病,突然汗太多就会让人变干,对于病人来说就是太过了。能量太多了,烧得无法收摊时,大便都抽干了。

【9.71】趺阳脉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鞭,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阳明病人脉浮把起来就只有薄薄的一层,里面是空荡荡的,代表了津液不足。胃气生热,消化轴越烧越干,阴阳隔绝就会把津液逼出去了,大便就会越来越干燥,所以脾就处在限水的状态,大便没办法滑动,就要用到麻子仁丸,这个人的脾是属于偏燥热的那种干。

便秘的诊疗路数

1.小孩子的便秘用生白术

2.女性的便秘用芍药

3.老人的便秘用肉苁蓉

4.湿湿冷冷的脾胃要用吴茱萸

5.阳虚不通的可以用没有甘草的白通汤

6.气虚的大便不通可以用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或补中益气7.麻子仁丸的主证:脉浮而涩、口臭、口干,嘴唇容易裂

【9.83】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患者以便秘为前提的身发黄,小便不利,上腹发满,甚至严重到腹水就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对准的是肝脏,能够通利胆,但不一定有高热。

【9.84】伤寒,发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黄柏不带皮就是内脏,带皮就是治经络。栀子柏皮汤是没有便秘的发黄,可以清三焦的热,高热型黄疸。小便很少,红褐色的小便,口渴脉数。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证辨析

1.全身热的黄疸是栀子柏皮汤,皮肤没那么黄,眼睛特别黄。

2.集中在肝脏的黄疸是茵陈蒿汤,皮肤眼睛都黄。

3.溶血性的黄疸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皮肤黄得厉害,眼睛不太黄。

【9.85】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这个人感冒了,脉浮怕冷,瘀热在里,然后血分受不住这个热,就爆血球,变成溶血性黄疸。这个汤证会看形成荨麻疹、湿疹以及几种类型的肾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现代应用

1.急性黄疸

2.湿热郁结的荨麻疹、风疹、湿疹,当荨麻疹发得很厉害,红得很厉害,痒得很厉害加浮萍;想要推得干净一点用这个方剂再加蝉蜕再加浮萍。

麻子仁丸VS三承气补充VS麻黄连轺赤小豆汤3.鱼虾过敏的疹块4.溢脂性皮炎(皮肤发了很多油出来的红、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