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邵氏闻见录•卷五•060东京陷落

01

译文

大观末年,徽宗皇帝有些厌烦蔡京了,就接着星象的原因将他外放。又因为蔡京曾经开凿临平山挖兴化河等事情,徽宗皇帝便认为他有危害社稷的用心,让蔡京以太子少傅的头衔散居在苏州。

徽宗皇帝用张商英为宰辅。张商英这个人没什么本事,还特别瞧不起同僚,导致谣言四起。徽宗皇帝不开心,就罢免了他。蔡京就勾结宦官童贯,童贯出使辽国返回就谎称辽国皇帝询问蔡京的近况。徽宗皇帝相信了童贯的话,就将蔡京找回朝廷。

当时何执中被任命为左相,于是皇帝被封为太师,称其为公相,总览三省的大权。

童贯原本想把蔡京召回来,自己担任枢密使。结果蔡京只封童贯为太尉、节度使、陕西宣抚使。童贯非常失望,因此而怨恨蔡京。后来蔡京以太师的职位退休,徽宗皇帝就任命郑居中为宰辅。居中在为母亲守孝,于是就任命余深为宰辅。这些人都是卑鄙小人不值一提。

后来徽宗用任命王黼为宰辅。王黼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凶,他想要立下比蔡京还要大的功劳,于是自己一意孤行和金国联合消灭了辽国,取得了燕云地区,还设置抚房,政令都绕过枢密院。他还下达了禁言令,凡是涉及北方的言论都会被诛族。王黼以太傅的身份退休,还在想办法获得徽宗的宠信。

白时中、李邦彦分别担任左右相。他们都是些小人,没有什么业绩。蔡京就顶着眼疾复出理政,仍然管理三省的事宜。蔡京听从自己的儿子蔡倏的意见。蔡倏和自己的哥哥不合。蔡倏被罢免以后,蔡京再次退休。

宣和七年十一月,徽宗皇帝祭天结束,在谢景灵大摆宴席的时候,就听说金人进兵,兵锋直指京师。

徽宗皇帝下诏自称太上皇,将皇帝位禅让给钦宗皇帝,改元靖康。

李邦彦主张议和,派遣李邺、李邦、郑望到金军,割让了三镇。

金人退兵以后,李邦彦被钦宗皇帝罢免,钦宗不认可割地。

第二年冬天,金人攻破京师,俘虏了徽钦二帝。

现在高宗皇帝在宋地继承皇位,后来跑到维扬。渡过长江,跑到杭州。

哎呀,曾布蔡京王黼的罪过啊,都是捅破天的罪过。特详细记载下来作为后世的警戒。

02

原文

大观末,上颇厌京,因星变出之。又以饰临平之山,决兴化之水等事,谓其有不利社稷之心,贬太子少傅,居苏州。

上用张商英为右相。商英无术寡谋,藐视同列,间言并兴。上不乐,罢之。京密结内臣童贯,因贯使大辽归,诈言虏主问蔡京何在。上信之,再召京。

何执中已为左相,乃拜京太师,谓之公相,总三省事。

童贯既引京,自欲为枢密使。京止以为太尉、节度使、陕西宣抚使,贯大失望,始怨京矣。京以太师致仕,上命郑居中为相。居中丁母忧,相乃命余深:皆鄙夫小人,无足言。

又相王黼,黼年少凶愎,欲其功高蔡京,乃独任结大金灭大辽取燕云事,置经抚房,枢密院皆不预。下族诛之令,禁言北事者。黼后以太傅致仕,犹领应奉司以固上宠。

白时中、李邦彦并左右相,儇薄庸懦无所立,蔡京以盲废复出,领三省事;用其子倏为谋主,倏与其兄相仇,倏败,京复致仕。

宣和七年十一月,上郊天罢,方恭谢景灵宫,闻金人举兵犯京师。

上下诏称上皇,禅位于渊圣皇帝,改元靖康。

李邦彦主和议,遣李邺、李邦、郑望之使虏,割三镇为城下之盟。虏退,李邦彦罢,复不许三镇。

次年冬,虏破京师,二帝北狩。

今上即位于宋,幸维扬;渡江,幸余杭。呜呼,曾布、蔡京、王黼之罪,上通于天也,具载之以为世戒。

03

张商英:北宋宰相。宋史中记载的张商英还是有一定的功劳的,但是确实也不是能力挽狂澜的人。当时的人都认为国家有了中兴的气象。

何执中:北宋宰相,被追封为清源郡王。他是徽宗皇帝还是端王时候的老师。所以,他虽然没什么本事却深受徽宗的信赖。

余深:北宋宰相,封卫国公。蔡京的同党,蔡京起他就跟着起,蔡京伏他就伏。

郑居中:北宋宰相,被追封为华原郡王,谥文正。这位爷也是深受徽宗皇帝信赖。所以他最后被谥文正,还被追封为郡王。

蔡倏(shu,一声,书):即蔡翛(xiao,一声,萧),蔡京的第三子。蔡京最后一次复出以后,实际掌权者就是这个蔡倏。他和哥哥蔡攸势同水火。这哥俩同在靖康年间被诛杀。

白时中:北宋最后的宰辅,封崇国公。东京保卫战的时候,李纲让他负责,他反让李纲负责。

李邦彦:北宋最后的宰辅。他为人放荡不羁爱自由,被称为“李浪子”。割地是他的方案,但是劝说钦宗皇帝违约的也是他。赵构继位以后,将其贬谪到广西。

04

这是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为尊者讳。

北宋灭亡啊,纯纯是昏德公和重昏侯两位卧龙凤雏操作太骚导致的。

邵伯温不敢说啊。

咱们就是说,那么多奸臣,都是从哪里蹦出来的?看看上面的补,还有好几个都封了郡王爵。皇帝信任这样的人啊。

别的就不说了,这东京保卫战是保住东京了吧?

然后呢?

然后东京保卫真的功臣,诸如李纲,诸如种师道都在战后被清算了。

所以到了金人第二次围城的时候,北宋朝廷没办法了。

这些奸臣干了什么事呢?这些奸臣干的就是“旧党”们干的事,包括但不限于解散军队,不备战。为什么要做这些呢?怕金人误会。然后呢?人家金人没有误会,就是要搞你。

但凡昏德公和重昏侯能稍微失误一点,北宋都灭亡不了。

就这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