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宣讲企业管理,推广大师德鲁克理论的,某教授算是比较认真的一个学者。
前一阵因为知名企业的一则声明,让她陷入舆论激流之中。因为网络上有上万篇炒作文章,夸大和演绎她对该的解读,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反对。本是想打击那些为了流量炮制虚假文章的行为,却不想被网络再次利用,把该教授当作靶子,各路炒作者们如苍蝇般扑进来,演绎一场流量的狂欢。
流量的背后是算法,算法的背后却是利益。在利益面前,大多数的乌合之众汇集的洪流冲击着一切,掩盖真相。即便是公众人物,也逃脱不了。
有人说,企业和该教授都是受害者。
参与事件传播的又有多少人了解其中的真实信息呢?但没有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个人的见解。当一个人在网络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时候,他们没有约束,一旦加入群体,只会催生盲从、偏执与极端。
很多人与公众的事件,只是为了找到宣泄情绪的发泄口。就跟2012年的爱国行动中冒出个高举U型锁砸人的可悲行为。
但凡热点,有人捧之,有人砭之,混在其中扔石头砸鸡蛋是很爽的事,尤其是砸向那些名人。作为热点的消费者,我们不仅要理性,更好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让子弹飞一会。
但愿我们在热点和流量泛滥的时候,保持一些理性。宁可错过,成为不明事理的帮凶。
所以,对于某些所谓的热点,宁可错过,不要盲目追逐,以免自己成为乌合之众的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