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里说到一个名儒王冕,生在元末明初,自幼死了父亲,靠着母亲做些针指勉强养活,没奈何母亲将他雇给间壁秦老汉家放牛以自养。
王冕自是幸运,秦老汉对他也好,除了每日两餐小饭菜,每天还给两个钱买点心吃。
他母亲不是不希望儿子勤谨读书,实因家道贫穷,生计都是问题,不得已才让儿子当上了放牛娃。
母亲把儿子送到秦家,谢了扰回家去时,王冕送出门外。做母亲的有一番交代:“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
王冕自此白天放牛,晚上回去歇宿,遇秦家给他好吃的,用荷叶包回家去给母亲吃。每日的点心钱聚上一两个月,从闯学堂的书客手里买几本旧书,趁放牛的间隙来读,过了三四年光景,读书“心下着实明白”了。
不独如此,书香的熏染和放牛之地七柳湖美好的自然风景的熏陶使生性聪明的王冕的审美得到潜移默化地培养。
一日,王冕坐在七柳湖边绿草地上,一阵大雨过后,湖边风景如画: 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王冕就看这景色像一幅画,巴不得眼前有一位画工把湖里的荷花画它几枝下来。又想:“天底下有什么是学不会的。”自此,聚的钱改作买纸、笔、胭脂、铅粉之类,试着画荷花。初不甚像,画了两三个月,就像湖里长出来的,“精神颜色无一不像”。
渐渐就有乡人来买他的画,王冕用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好名声慢慢传扬开来,家乡诸暨县都知道他是画荷花的名笔,争着来买。十七八岁后,不在秦家放牛了,每日作画读诗,至于衣食无忧,他母亲很是高兴。
不到二十岁,天文、地理、经史无一不精,终日闭门读书,不考取功名,也不与人交游,自来优秀,可见古人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不尽然。
最能表现他特立独行的是,仿造屈原的装扮,穿极阔的衣服,戴极高的帽子,在花明柳媚的时节,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执着鞭子,口里唱着小曲儿,到处玩耍,后边跟着一群儿童嬉笑,他也全不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笑去吧。
本县老爷时仁知县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给上司危素,派秦老的亲家翟买办帮忙物色,翟买办找到秦老家,恰遇王冕也在,说明情况,求王冕费心大笔画一画,秦老也于中撺掇,王冕看秦老的面上只得应承。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各题了诗在上面。危素爱不释手,欲与王冕深相结纳,派时知县约王冕与之相会。
王冕避而不见,知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不欲与之相与。又担心时知县告知危素,令危素恼羞成怒,与他计较,于是想要逃走,到别处躲避几时,但是放心不下母亲。他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集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无妨,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 秦老自愿帮忙扶持,王冕于是洒泪与母亲分别。
王冕逃到山东济南,每日问卜卖画,直到黄河决堤,沿河州县百姓逃荒到此,王冕感到天下自此大乱了,于是收拾好行李银两回家,恰好危素还朝,时知县升任去了。于是放心回去拜见母亲。见母亲康健如常,心中欢喜。从此依旧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六年后,王母老病卧床,王冕百般延医调治,总不见效。王母临终之前嘱咐儿子道:“我眼见得不济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跟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耀祖宗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好收场,况你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真是知子莫如母啊,王冕所以是王冕,是因为有这样冰雪操守的母亲。
母亲归天后,王冕擗踊哀号,负土成坟,三年苫块,极尽人子之孝。
服阙过后,不到一年,天下大乱,方国珍、张世诚、陈友亮等这些草窃的英雄各据一方,朱元璋起兵滁阳,得了金陵,立为吴王。
吴王礼贤下士,慕名拜访王冕,问以服人之道。王冕以 “仁义”二字告之。
不到几年,吴王削平天下,定鼎应天,建号大明,年号洪武,实行八股取士,王冕很不看好。
后来,朝廷行文征聘王冕除谘议参军之职,王冕依母志拒了征聘,隐姓埋名于会稽山中,直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