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抄写的歌词是齐豫的《橄榄树》。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语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女歌手之一,齐豫凭借一曲《橄榄树》年少成名。但她身上从未展现过一丝一毫“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爆冲感,而是一头海藻长发、一副大圈圈耳环、一块布就是一件衣服地于举手投足间,呈现着她嬉皮士般的风格。她的歌声里是一代人的少年绮梦、诗与远方。出道至今44年,齐豫发行专辑20余张,并仍在持续保持创作中。
在与“橄榄树”彼此相携而行的43年里,齐豫对它的阐述与解读经历着三层重要变化。2002年,香港红磡体育馆,出道已24年的齐豫第一次站上个人演唱会的舞台,她告诉台下的歌迷:“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橄榄树。”
再转眼来到2009年北京“The Voice无界”演唱会,唱到最后一首歌《橄榄树》的时候,齐豫说:“唱了这么多年的橄榄树,一直觉得橄榄树在很远的地方,直到现在才发现它活进了自己的内心,对它不只是要追寻和找寻,更是要去成为的。”
在当下,我们再次问及“橄榄树”对她而言的意义,齐豫思考后回答说:“现在来说,到最后橄榄树要消失不见的。就像人在渡一条河的时候需要一条船,可是当你到达了彼岸,这条船也就没有了,它也就不会再具有任何的作用了,要连船都舍了,到最后可能它都已经不在(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东西了,它就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橄榄树就没有啦!(就像)流浪的目的是在于终止流浪本身,橄榄树的目的跟渡河小船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到最后也就没有了小船,没有了橄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