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当人亡物丧,昔日一切荡然无存,唯独气味、香味长存。”它无形持久地存在,如同等待人们去回忆、期待、盼望的灵魂。
香味,是人们追求得到的东西,是最容易最长久地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婴儿呱呱落地,眼睛还没有视力,就闻着奶香去吃奶。
少年儿童闻到妈妈做的饭菜香味,就缠着妈妈总想先尝一口。
青年男女对人的体香特别敏感,所以,化妆品永远都是高级消费品。
曾记得,我和本小区的一位盲人大哥站在路旁,一伙姑娘媳妇从身前走过。盲人大哥嗅嗅鼻子说:“真香!”走过去的姑娘媳妇转过头来刚想发怒,一看是个盲人,笑着离开了。
还记得,夏日到外地旅游爬山,带水果、饮料、小食品的多,而我们除了携带上述吃食外,还带了黄瓜和西红柿。当一人拿着一根黄瓜吃时,黄瓜的清香味诱惑游人不得不驻足看几秒钟,有人夸赞道:“朋友,你们真会带东西,下次出门我也带黄瓜。”我递给他一根黄瓜,他欣然接过,扔下一盒烟跑了。
我认真地想过,人是离不开香气的。日常生活中,炒菜的调料,喝的酒茶,刷牙、洗脸润肤的,吃的水果,看的花树等等,都脱离不开香气。人,身外是被香气缭绕浸染着,身内是被香气滋润着的。
香气比美观更重要。试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人,如果满身狐臭,又有谁愿意近前呢?
正常的人,只要是不过敏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不会拒绝香味的。春天的百花香、夏日的草木香、秋天的瓜果香、冬天的炭火书香,香味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人们喜爱香气,赋予“香”很多的高端词。如:香气四溢,芬芳扑鼻,桂馥兰香,国色天香,鸟语花香,丹桂飘香……
文人墨客对于花香是深情讴歌的。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中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生动地描写了桂花暗淡轻黄的颜色和柔和的体态,其香味虽在远处也能闻到,即便花已飘落,香气依旧留存。
王安石《梅花》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隐隐的香气飘来,写出了梅花独特的幽香。
作家丁立梅写阳光的味道是童心的味道。林清玄写阳光的味道是乡情的味道,形容味道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
最让人感觉奥妙的是,人的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是相通的,通感和移觉让人们的感官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享受。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最近,给我的感觉是,书香是最沁人心脾的。书里不止是纸墨香,而且书里写的内容含什么就带什么香气,《红楼梦》书里的香气是最浓最丰富的。
我读书闻到这样或那样香的感觉,可能会有人说我胡扯,也许是我过于想像的缘故吧。但是,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似乎也能帮助说明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