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姜饼屋
艾尔去超市购物,带回了一个有趣的盒子,上面写着Gingerbread House Kit(姜饼屋手工盒)。
我好奇地左看看右瞧瞧,问到:“这是什么呀?”
他说,“姜饼屋,你没玩过吗?”
“哼我也能看到盒子上写着姜饼屋,”我瘪嘴,“高中住寄宿家庭时,都是一个人过圣诞节,再说我们一起过过这么多次圣诞节也没有做过这个呢!”
“我也只是小时候玩过,这不是逛超市突然看到了,想我们可以一起做。”
晚饭后,我们收拾干净了客厅的茶几,迫不及待地拆了盒子。
盒子内有已经切割好的姜饼,糖霜,以及其他糖果。我将它们从盒子里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在餐巾上。
盒子的背面有做姜饼屋的详细步骤。简单来说,姜饼屋就是以糖霜为胶,姜饼为墙,做成的小房子。大致形状出来后,即可用糖霜与糖果作点缀,制作出自己的圣诞小屋。
因为制作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做起来很方便。房子搭出来以后,要等二三十分钟糖霜风干,才更牢固。紧接着,我负责糖霜装饰,艾尔负责搓泥。没错,房门、窗台那一块块绿色的东西,是用一种像橡皮泥似的糖块搓出来的。而糖霜很像奶油,但比奶油更硬更黏,很难挤。
我没有挤糖霜的经验,挤得扭扭歪歪、粗细不一,艾尔在一旁捏出来的门也是坑坑洼洼,我们相互嘲笑着。
挤完糖霜,趁着还黏黏的没有风干时,将糖果按在屋顶和窗台上,圣诞小屋就差不多完成了。
做完房子,艾尔又意犹未尽地拿剩余材料画小人,他说他在做“我”。我瞅了一眼,只见那个姜饼人盖了一头绿不拉几的瓜皮,鼓着青色蛤蟆眼,撅着香肠红唇,“真的是太丑了!”
他当我在夸奖,笑得更开心了,乐呵呵地挤糖霜:“我给你穿件条纹衫,” 画完把姜饼人摆在房子前,“看你站在门口多好看!”
我哭笑不得,虽然模样丑了些,我们的“佳作”摆在家里还是很温馨的了!
姜饼屋的故事
在加拿大这些年,每逢圣诞节,无论是咖啡馆、街边小店或商场,时常能见到姜饼屋的模型或装饰品。各式各样的姜饼屋,营造出童话般的圣诞氛围。
关于姜饼屋的传说,百度大致科普了姜饼文化,但提及姜饼屋,国外大多数的故事与文章都离不开德国。
在Erin Blakemore写姜饼屋起源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吃的姜饼源于中世纪,最早期是13世纪的水果蛋糕(fruitcake)。这种水果蛋糕与国内现代水果蛋糕很不一样,它是用干果制作而成,如下图所示,蛋糕结实而不松软。
自水果蛋糕后,蛋糕与面包在欧洲兴盛起来。早期姜饼所用的稀有香料,在十字军东征后也变得容易获取。这种情况下,Lebkuchen,最接近现在姜饼的一种五香点心,在德国极其受欢迎。
15世纪与16世纪,在德国开始出现姜饼制造行会。这些制作商们逐渐创造出更丰富精致的姜饼造型,使甜品尽显奢华与档次。Mary Beth Albright 也曾说过,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常常将姜饼赠予远道而来的贵宾,以显英国皇室的财富与权力。
随后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糖果屋》,那篇童话中有详细描写房子:以蛋糕为顶,以面包为墙(“built of bread and covered with cakes”)。不知你们是否记得那篇童话,一对姐弟误入女巫的家,整个房子是用糖果和面包做成的,我小时候看过这个动画片,印象可深了。
Erin在文中说道,美食学家无法验证童话与姜饼屋的先后关系:究竟是先盛行姜饼屋才有格林的糖果屋;还是姜饼屋因童话而盛行,但在那时期,姜饼屋已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娱乐项目,而不仅仅是甜品。关于圣诞节,西方公认德国文化最重视圣诞节日氛围,圣诞姜饼屋应该也是受德国文化影响逐渐建立联系。
——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艾尔的妈妈是德国人,每次过节从装饰到美食,她真的一点也不马虎。每年的平安夜我们都在他父母家住,提前一天在圣诞树下摆好礼物,必须等到圣诞节当天的早上,一家人聚在客厅,一起拆礼物,仪式感足足的。回到正文——
19世纪移民浪潮期,许多德国人将他们的姜饼屋与最爱的节日文化带入美国。同期的《糖果屋》歌剧逐步在德国和美国公演,在新的文化又掀起了姜饼屋热潮。现在圣诞节与姜饼屋已经分不开了。
花絮
—— 网上找的姜饼屋图片,真心比我做的美多了!同样的糖霜,人家怎么挤得那么好看,我就挤得乱七八糟呢。
—— 别说做姜饼屋和玩具差不多,边舔边盖房子的玩具可曾见过?我真的一边流口水,一边依依不舍地把糖果往房子上放。
—— 艾尔偷吃绿糖泥的边角料被我看见了,我也拿了点往嘴里送,呸,真难吃,像橡皮泥。
—— 糖霜也不咋地,整个姜饼屋最好吃的部分估计是姜饼了,可是不敢咬。
—— 做完莫名感觉圣诞节已经到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