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智慧网络学习初级二期 李俊 坚持分享第58天 2021.2.12
当孩子愿意聊了,可以问他,你能说的再多一点吗?你能讲得再具体一点吗?大概什么情况,那当他聊了很多之后,你可以问他,那你能不能说说这个事儿,你怎么看的?你怎么想的?但是中间我们也可以表达我们的理解,出现这样的事,确实让人很感觉很不好啊。表达我们的理解,这就是表达理解,这就是共情啊,那么他要聊的主题基本上定下来了。
我们就可以就这一个主题跟他去定目标,那么我们就跟他去聊,学习这块希望怎么样?希望通过咱们聊一聊,这一块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一样,也就是说当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就这个主题去让孩子自己说,他希望有什么变化,接下来有什么不一样,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具体问话技术里边儿。但是我们要尽量的去引导啊,我们也可以去问他,当你想要的实现了,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啊,而不是不断的去教育他,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工地上搬砖,你将来考不上大学,我看你活都活不下来,那属于单方面的教育,并且让他对未来越来越没有期待,越来越恐惧,而我们的谈话是让他卷入进来,并且对未来是更期待,所以我们要问他目标这一块,我们要问他你希望通过聊一聊让你有什么不一样啊?那么如果你想要的将来实现了,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啊?如果你这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好像是缺点的方面啊,将来他没有了,那你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啊?去问他。
目标定下来之后,开始跟他聊资源。那你以前有没有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时候啊?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呀?问问他怎么做的。你要问他,那么不容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呀?跟妈妈说呀,妈妈现在知道心疼死了。你是怎么让自己一点一点变好的呀,问孩子怎么做的?这也是属于探讨资源,但是我们也可以问问他,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可能会怎么做呀,我们要去问的是对他可能会产生正面积极意义的,他的偶像和他佩服的人。
小步的行动,最后我们要跟他探讨,接下来,从哪个地方开始一点点的改变,就会让你有更多不一样啊。一小步一点点,一点点让他真正能迈出去,真能迈出去之后,他就会开始变的得有自信,有希望,接下来他可能就会积累起来很多很多。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个一小步,我们格外强调你从哪一点点开始变化呀?当你做到这一小步之后,接下来你可能会有什么感觉呀?你可能会有什么不一样啊?让他来说,他就会对未来更期待,这是整体的流程。
征求孩子的意见是第1步,第2步跟孩子探讨主题,就是聊什么主题,就一个主题。第三步就这个主题给孩子商量,实现之后什么样他希望有什么变化等等。第4步探讨资源,他有哪些资源,他付出了哪些努力?他有哪些相对成功的经验?他身边的榜样偶像或者谁会怎么做?他喜欢的某某老师可能会希望他怎么样。然后是小步行动,也就是第5步,就是开始小步行动,然后跟他去探讨一小步具体怎么做。
那接下来我们举一些案例来,具体怎么做,不能光谈成绩和学习啊,其他好多方面你都要会谈,那些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如:妈,我老师老找我的事儿!怎么做?按照我们的流程当然孩子主动找你了对吧?主题,找他的事儿,那么快啊,注意了啊,当他说遇到啥事儿,但是你要稳住,别太激动了,要注意格外注意自己的状态,相对淡定的,给它具体化。
把他说的具体化,啥情况呀?不要说为啥不找别人的事?找你的事,肯定是你做的不对!我们要问他啥情况呀,你愿意说的再多点吗?他可能会说烦死我了,这个时候你保持用心听,不管是这个事还是其他的事,比如成绩下降了,还是跟你说心情不好,或者老师反映孩子可能早恋了,都一样的模式,都是让孩子说。你保持淡定,别想着上来就开始去教育他,告诉他怎么做,他听不进去的。
孩子卷入越多,改变才会越大。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说就是卷入。一定要让他参与进来,让他来说。当孩子愿意跟你聊的时候你都是保持淡定,听他说时面带微笑,点头加嗯。别在刚刚停一点的时候就打断,而是你还可以问问他,那你说这个也确实挺不容易啊,还有呢,还有什么?可以拍拍他肩膀啊,目的是为了让他情绪先缓和下来,不管孩子聊什么,我们要先让他情绪缓和下来,我们要先花好长时间去听,让他的情绪缓和下来,同时你对他的情况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你去听。孩子情绪缓和的时候,他才会有更多的力气去做事,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孩子很紧张,很烦的那个时候就跟孩子谈,是谈不了的。那个时候最好闭嘴就行了,那个时候你只需要更多的去听,孩子愿意说,你就听点头,表示理解就够了。
太极里边一个动作叫“云手”,云手就是一个拳头伸出去,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拳头朝你伸过去,他给你打过去,这个时候,如果你硬碰硬,那么可能就会两败俱伤。有啥情况给你说个啥事儿的时候,你硬碰硬的碰过了,两败俱伤,谁也说服不了谁,也都烦的不得了,对孩子改变也就很难,那怎么办?打拳头过去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伸出你的手掌,把他的拳头包住,包住干嘛呀?顺着你的手拉着他的手可以往后退。从他的角度来说就是拉着她的手朝你的方向去了,到一定程度之后,足够长了,他可能就没劲了。那这个时候怎么办?你顺着他的拳头再给他往回推,这个时候再往回推,拉着他的手往后继续让他软下来,下来之后你再推回来,孩子教育这一块也是一样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通的。
就是当孩子情绪很激动,跟你说事儿的时候,你先用心的去听他说,稳住你自己,花好长时间去跟他聊,她所说的这个是咋回事啊?啥情况呀?你咋想的呀?你怎么考虑的呀?等等,花这么长时间,让他情绪得以缓和,你了解信息更全面。不至于导致直接扣帽子贴标签,那样的话将会导致孩子都不想理你,协助他学习谈不上。当孩子经过你用心的倾听,耐心的陪伴。情绪可能就下来了,那你对老师找他这个事儿,可能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要公平,你也要想象,如果我是孩子的话,当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老师老找自己的事儿,心里边会感觉怎么样?
肯定希望爸妈理解,希望爸爸妈妈听听,孩子更多时候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听。家长通常都做不到,如果你真的能花好长时间去听孩子说话,哪怕你什么建议都给不了,孩子照样会有很多变化,你说我着急啊,我想给啊,之后因为孩子他用不上,他也不用,结果还是越来越差,你还不如先听他们的,先听他说,听他说完,然后再问他咋想的,再问他怎么考虑的。
听他说之后他的情绪缓和了,那接下来你可以让他反转,共情。你可以问他,那如果你是老师,你的老师是学生的话,那么碰到这样的事儿,你可能会怎么处理啊?这个时候你去问他,如果孩子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去问。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孩子跟我们说同学打我了,那你可能就会开始让他去换位对吧?老师怎么找你的事了,你让他换位,他换不了,那个时候他情绪很激烈,他感觉你替别人说话。但是到这个时候情绪缓和了,你对情况也了解了,你再问他,如果你是老师,你老师是学生的话,你可能会怎么做呀?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跟你说,他会怎么做怎么做。那接下来你再问他,那现在发生这样的事,那你感觉怎么样做会更好啊?你会发现孩子他都有他自己处理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