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用诗来赞誉橘子洲,大概没是有什么是能与毛主席笔下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可比的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遍野,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出了山河景秀的壮丽,尤其是大江大河,自然美景让人分外陶醉;写出了青年的朝气蓬发,尤其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是心怀天下,鸿鹄之志;写出了誓死革命的决心,尤其是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
我对长沙的印象,是从湘江的奔腾,一浪又一浪,翻滚汹涌,滔滔不绝开始的。这条江是与别的长江有所不同,湘江的水浑晕粗犷,动静还特别的大,像只饥饿的猛兽,寓意了生命的永无止境;而孕育我的徽江,江水透明温柔,安静祥和,浪潮是随风而起的,逐流,逐流。
登上杜甫江阁,与湘江同坐同寝同梦游,对诗对月对人生,微风独醉我沉浸在这地方,美哉,美哉。诗圣石像位于阁门大厅的正中央,极度风采篇篇;整个阁楼分为三层,记得不是特别清了,好像每层都有一玻璃柜,里面摆放着的书籍,有杜甫的诗作古籍,但更多的是毛主席的著作,朦胧的记忆里,我只记得《论持久战》这本书。我站在顶层,那是我第一次与湘江的正面对望,第一次深有感触的,被它的“血性”给征服了。浑晕的江水,豪迈,它的气势不容小觑,涌动着,涌动着,怒吼着,怒吼着,真是一头猛兽啊。
橘子洲,湘江之眼。那里一片郁郁青青,虽说四面环江,可景色分外妖娆,同你们见过的一些山山水水比起来那可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了,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的魅力所在,不管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我不知道毛主席初遇它时的模样,但能写下如此豪放粗犷的诗来,我想,那大概是一见钟情吧,是人间仙境,是心有灵犀,是愉悦抒情。可能风会带着你飞翔天际,山水明镜懂你心,附江川歌一曲,聆听它的“一叮一叮”、“咕咚咕咚”,清澈,透明,有所顿悟。洲上最显著的建筑,是这片洲的灵魂,毛主席的雕塑矗立洲上,高贵优雅,与星辰并肩,观日出日落,阅碧海蓝天,识人间烟火,受万众敬仰,是它撑起了这独秀,美的芳物,美的气质。
我爱这儿的青山绿水,不单单是因为它的名字可口可人,最重要的是它象征着那青春朝气蓬勃而又狂野的样子,看到了它,我就忘不了自己的根,一个民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