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了海马体,记忆与它密切相关。只有通过了海马体这个"关卡",我们的记忆才能够被保存为长期记忆。
本期我们一起来继续了解如何欺骗海马体。让记忆顺利通关。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记忆被保存在人脑后会怎样?了解这一过程,能为我们顺利"欺骗"大脑打下基础。我们已知道,人脑的设计机制本来就是要忘记尽量多的信息。科学的实验中,遗忘曲线得知,无论谁都会忘记,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恰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在4个小时内,我们会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时间,然后逐渐被忘记。
而人脑中的一个个记忆的片段,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有时他们又互相抑制,又互相合作得以巩固。所以说,将知识一股脑的硬塞进大脑中,就会导致记忆消失,使记忆变得混乱。如果大脑被塞入过量的信息。我们的记忆效果就会变差,因为人脑一次能记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不仅是在考试前,还是在学习中,都应该尽量的避免一天内向大脑输入大量的新知识。
总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毫无压力的记住自己所能记住的内容,才是符合记忆性质的学习方法。
如何做才是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呢?诚然,热情是十分重要的。组块化,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也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还有就是欺骗海马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复习,当我们多次复习的时候,会让海马体误认为多次输入的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并将此储存为长期记忆。
根据脑科学的规律,那么怎样复习才能达到最高效的记忆效果呢?
首先,根据遗忘曲线规律,科学复习。
第一次复习:在学习后的第2天;
第二次复习:在第1次复习1周后;
第三次复习:在第2次复习2周后
第四次复习:在第3次复习1个月后。
整个计划在约两个月内完成,这样的复习方法,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并允许它们入大脑皮质 。
那复习的时候具体怎么做呢?
建议当我们复习的时候,只有内容相同时,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所以过多的参考书或者频繁的更换参考书,对于复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只用一本书吃透、吃准,多次重复。这样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人脑更重视输出,输出更容易被海马体判断为必须记住它。
因此,复习时与其反复钻研教科书或参考书,不如多做几遍习题集,勤加练习效果会更好。
总之,相对于填鸭式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效率更高!
下一期我们继续走进了解海马体的神经元——LTP,揭秘人脑高效记忆的更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