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串起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但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散落乡野,都顽强地代表着国人的文化自信,几千年来,儒学一直在我们身边:孔孟之道,学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指导意义。
儒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如果把我们的历史比喻成一本竹简书,每一片竹子是一个朝代,那么穿起这些竹子的绳子就是儒学。
儒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离我们很远,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离我们很近,孔孟之道,理学,心学,朴学,都是不同时代的儒学,儒学一直在我们身边,一个人的三观中就有儒学思想,论语里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你的世界观。尧舜禹时期的“五教”也就是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不正是我们做人立世的儒学体现嘛!以前儒学教育的主要是读书人,要在求学入世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完善,不像道家那样隐逸,也不像佛家那样普渡众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传递教义和思想,所以儒家弟子都是“书生”。担负着治国救世的大任,可是儒学发展至今,我认为它是可以普渡众生的,因为儒家修行的方法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明天的自己更好这种愿望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也是认同的,“腹有诗书”未必能让你入仕报国,但是一定能让你看起来相貌堂堂,气宇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