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镇西老师谈到后进生,我觉得是谈得最透彻,最理解他们的,很想分享出来给大家看:
你说知道教育的前提是爱,但你对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要说,你“心烦”是因为你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他们——我认认真真地备课,你居然不认真听讲,不但不认真听还在课堂捣蛋;我辛辛苦苦地教你,你每次作业总是乱做,每次考试都是白卷;因为你我们班每次的平均分都比同年级的其他班低,教学成绩总上不去,评优选先轮不上不说,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还抬不起头来……
如此越想越气,当然“心烦”。 我觉得不解决心烦的问题,就无法面对后进生,也就谈不上善待,更谈不上转化了。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转化——实际上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在这里,所谓“转变心态”就是换一种眼光。换什么样的眼光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 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也就是儿童的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是的,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偶尔也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换做你,你能做到吗?成人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可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教室里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听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他容易吗?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你作为老师具备吗?
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教育人道主义,教育所应该蕴含的起码的人性和人情,在这里荡然无存。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
这么多年,媒体常报道哪个学生又自杀了,请问这自杀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哪怕是一个——后进生吗?上课可以睡觉,作业可以抄袭,考试可以交白卷,大不了又挨一顿臭骂,这么美好的生活,干吗不享受而要自杀呢?你说,后进生如此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你有吗?
还有,你什么时候看见后进生记恨过你?是的,可能有时候他也和你顶撞几句,但事过之后,你也许还在生气,他却忘记了,碰见你依然“老师好老师好”叫你叫得甜蜜蜜的。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经常会来看老师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经常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的后进生。不管后进生在学校怎么被老师骂,甚至有时候还是被冤枉的,可这些孩子回母校首先看的,还是当年骂他骂得最厉害的班主任。如此宽阔的胸襟,你有吗?设想一下,如果你被校长骂了,你能够忍受吗?那还不在心里记一辈子?
这也几乎是规律了——后进生们也许考不上大学,但长大之后自谋职业做生意,屡屡发财呢!我的学生中好些老板,都是当年的后进生,在我班上的时候把我气得要死,自然没有少挨我的骂,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一个个居然都“抖起来了”——无论是从事房地产,还是经营餐饮业,反正在各自的行业都干得还不错。在我们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人心险恶的社会,商场的摔打沉浮,人生的跌宕起伏,他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呀?原因当然很多,但至少有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好极了!
其实,仔细一想,他们所拥有的超强的抗挫能力,不正是学生时代被我们老师的一次次呵斥、臭骂、罚站……所培养锻造出来的吗?都说“恨铁不成钢”,没想到,钢铁可就是这样炼成啦!
这样一想,我们做老师的,可能还不如后进生呢!表面上看他们可气又可怜,但实际上,他们可敬又可佩! 你说,你还能恨他们吗?
看到这里,我立刻想到我们初中班级里经济方面发展得最好的,竟然就是读了初一就退学的那位同学,在初一那年,他不知道被老师骂了多少次,罚站了多少次,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差生,但是成年以后,他比我们发展得都好,而且我们把初中老师都忘记了,而他却一直记挂着他们,逢年过节还去探望他们!
镇西老师谈得真是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