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隔代亲,这话一点儿不假,瞿阿姨对她家孙子大伟的关注和悉心照顾,我们很多妈妈都做不到。
大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去年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瞿阿姨负担。可以这么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的所有学费,补课费,生活费瞿阿姨全包了。
大伟有老爸,也有老妈,都是上班族。他们一家三口和瞿阿姨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大伟妈妈不知为什么几乎不管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上面也很少过问,或许是因为他们工作忙吧,现在看来,这位妈妈当时真是非常智慧,咱继续说瞿阿姨。
不要觉得70岁的奶奶不重视小孩子学习,真重视起来一点不比咱们逊色。我记得瞿阿姨跟我们说过她在大伟上初中时买书受骗的事情,据她回忆说一次大伟学校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学习方法讲座入场券,家长可自愿参加。
我们的瞿阿姨郑重其事地去了,她说在场的讲师们把那一套书(书名她不记得了)说的天花乱坠,现场还有使用者上台分享环节,那场面,那阵势,恨不得立马掏钱买下,那天确实有很多家长都买了,还有一个大伟同学的妈妈也买了,瞿阿姨当然要买了,只要对大伟学习有好处,能提高成绩,这么好的书,再贵都值!买买买!!!于是瞿阿姨花2000多块买了一套她家大伟说看不懂的书。如今那套书可能已经卖给收废品的大爷了,可怜天下奶奶心。
高中三年,大伟住校了,我们寻思着瞿阿姨能轻松一点,起码不用每天接送了。然而瞿阿姨并不轻松,每周五下午要去学校接,周日下午再把大伟送到学校,时不时地还要送点牛奶水果到学校,高中不比初中离家近,瞿阿姨去大伟上学的高中,要乘公交从首站到末站,下来还要坐校车才能到,一趟起码2小时。
按理说,初高中的学生上下学完全可以自己坐车,我们也跟瞿阿姨说过,可以放放手让大伟自己来坐车,现在很多小学生不都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吗,何况初高中的孩子呢?可是瞿阿姨就是不放心,说怕大伟放学不回家,去网吧玩游戏,小孩子就要管着看着才行,如此以往又是三年。。。
暑假里大伟在辅导班补课,中午12点多下课,下午1点多要继续上课。为了节省时间,午饭都是瞿阿姨送去给大伟吃,做的饭菜都是按照孙子的口味来,我们看到的是她在孙子的生活学习上从来没有不舍得,自己却连两块钱的公交车都不舍得坐。
那么热的天,每天中午走着去送饭,等大伟吃完饭,再拎着饭盒走回来,自己到单位随便对付一口了事。真的年轻人都不一定扛得住,但是瞿阿姨就这么走下来了。
高三下学期,大伟说想上一对一的补习班,估计那会知道急了,距离高考时间不多了,瞿阿姨二话没说,打听好补习班后,就帮大伟把名报了。一对一,一节课就要好几百,那两个月时间,单补课就花了瞿阿姨小两万。
每次出门买菜瞿阿姨都背着她那暗红色的手提袋,袋子的绳子断了,她又用针线将它们缝上继续用,其实我们这里有很多手提袋,但她就用那个。 她把所有的慷慨都给了她的大孙子,对自己却越来越抠。
高考结束后,听瞿阿姨说到大伟高中三年的补课费,我们一下子泄了气。如今孩子上学真的上不起。九年义务教育书本费全免,可是画画,舞蹈,钢琴,书法,游泳,机器人等等这些兴趣班,哪项费用低,等到了高年级语数外补课的费用一学期少则七八百多则两三千,一年春暑秋寒就是四学期,总感觉孩子春季还没上几节课,老师就在催暑假报名优惠还有几天截止,这还只是小学,到初中,高中呢?瞬间有一种被套住的感觉,更有网友说自己养的哪是孩子,分明是养了个碎钞机。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与人竞争,总要与别人比高低,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就难免嫉妒,让内心不得安宁。除了和别人比,我们还同期望中的自己比,期望中的自己也比现实中的自己更有才华,更有权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丽。也许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内心的不断膨胀让欲望如同锁链一样一个牵着一个,永不满足。
现在每天都有家长在我面前说,不管上哪个初中,一定要给孩子上重点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不是一点点,不管是学习氛围还是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普通班都不在一个层次。家长们在谈到孩子学习时的那个劲头,让我后怕,虽然我也是家长。
去年大伟如愿考上了大学,虽是二本,总算没有辜负瞿阿姨这么多年的良苦用心。我们且不去评判瞿阿姨一直以来是不是太溺爱大伟,没有哪个奶奶不疼爱自己的孙儿,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也许大伟是她唯一的希望和精神寄托,而她为这份希望和寄托所付出的汗水和心思,我们单位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希望大伟能明白她奶奶这些年的付出,以后好好孝敬瞿阿姨。如今孙子在外地读大学 ,瞿阿姨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她还一直在社区做着她的保洁,日复一日。
她总把单位的门看的比自己家的门都重要,我偶尔下班忘记锁二楼的门,第二天早上来我们二楼整个大厅的人肯定要被她一一“盘问”,昨天是谁最后走忘记锁门。我们知道瞿阿姨并不是责怪我们,她只是怕有人进来,万一丢个材料啥的,那就罪过大了!有时我们东西忘在单位了,周六过来拿,周一上班,她又会问我们,星期六你们哪个来加班了吗?我看锁的门跟我走的时候锁的不一样。如果我们说没有来,她又会跑到三楼去问,不问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这样说来,瞿阿姨不光是我们社区的金牌保洁,还是总管家。
在我的记忆中,老奶奶腌菜的手艺都特别好,瞿阿姨也不例外。别看她的手因为常年干活经常泡在水里像松树皮一样有道道裂痕,干柴干柴的,腌出来的菜看上去却黄溜溜的,吃起来脆脆的,特好吃。吃着瞿阿姨腌的菜,总能让人想起家的味道,想起我的外婆。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外公中午总喜欢蒸点烂萝卜,可别小瞧这烂烂的萝卜,用瓦钵蒸出来的萝卜,淡淡的咸味带着点丝丝甜味,再来点萝卜汤拌饭,一大碗米饭几口便下肚了,山珍海味远不及这些家常味道。只因它藏着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除了干活利索,腌菜好吃,瞿阿姨还喜欢养些花花草草,社区三楼走廊上的一盆盆花草都是她打理的,我们二楼长的最好的一盆吊兰也是瞿阿姨种的,想想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为啥什么东西到了瞿阿姨手里就会变得灵秀起来,大概是被施了魔法吧!
花两部分写瞿阿姨,都是些生活琐事,这些场景在我的记忆中深藏,不需要记起,也不会忘记。这就是我们的瞿阿姨,她会在冬天的早晨把山芋煳好端给我们吃;会在端午节前从地里砍一大捆艾草,然后再一小捆一小捆分好,叫我们带回去放在门口;她会让我们尝尝她腌的萝卜脆不脆;会让我们帮她从网上买衣服寄给他家大伟;会叫我们不管多晚下班最后走的那个一定要记得锁好门……
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霜落,天寒地冻,在清晨4点钟的马路上你总会看见一个目光坚定步履匆匆的老人,那是我们瞿阿姨最最平常的一天。(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