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宝华小学丁丹
久违的谈院长用半小时的观课方法培训带领各位参训学员进入今天以“学科课例”为观察、研讨核心的培训。他特别强调了在观课、研课中的注意事项。如:树立向儿童学习,向儿童的微观世界学习的理念,在课堂的研究中找到学生学习中有无遇到困难,有无突破困难,突破的办法是什么?没有突破的问题在哪里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正是观课、研课的目的所在,即:在课堂中找到真实的证据。
今天,我们就可以好好来实践实践了。当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把学校新设计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带来进行实践验证。相信在家的小伙伴也是很期待喔⊙ω⊙
来自上海六灶中学的历史学科朱老师及山东滨州的道法学科樊老师分享了自己结识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感悟。朱老师尽管力量单薄,也遇到了很多来自保守力量的干扰,但她直言会一直坚持下去。分享后的提问环节中有老师提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否有评价的量标?引发了参会学员激烈的研讨,可谓是:研讨出真知啊!
樊老师特别感悟到真实学习的含义。以前自认为的兢兢业业只是老师自己的一厢情愿,在一味追求好分数的驱动下,自己的课堂中不断重复着“记下来”这个句子,其实与教育的本真背道相驰。再这样下去,就会被学生拍在了沙滩上。非常庆幸结识了学习共同体,会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观课开始,因为上海的学校已放假,所以李老师只能通知在家的16个孩子来上课,但大家都很理解,按照会场老师的安排纷纷坐到了孩子的旁边。
我选择的焦点学生是第四组的一个小男生A,左臂上戴了两条杠。我主动向他打了招呼,他也友好的回应了我,看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
这节课的执教老师有着敢于挑战的勇气,她大胆的选择了八年级的内容给刚六年级毕业的孩子们上并且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性”。孩子们都想上好这节课,这从一开始上课的情景就可以看出来。整堂课用时67分钟,老师用了四个问题作为研讨的引领。
1.看了视频,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2.什么是军国主义思想?
3.军国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4.用思维导图画出军国主义的特性?
A学生的今天的表现可以用““积极配合——努力倾听——专注力下降——人云亦云”这四个词来描述。不过,在即将结束这堂课的时候,他给组上的同学提了个不错的建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让他感到好开心。这个建议是:在画思维导图时不要只限定四条线,预防超过四条思路时没法弄。虽然这个建议与研究的话题没有直接联系,但总算也为小组贡献了智慧。
下午的学习从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吴广伦老师《基于历史深度学习的课堂观察、思考与建议》开始。他通过大量实例耐心分析出怎么干的问题。他围绕回归教育的三个本真:真情景,真探讨,真结果。提出了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即: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学习。好的课堂一定是聚焦目标,关注对象,教好常识的课堂。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中做得非常突出的是老师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备课上,在课上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焦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投入学习的体验中,这样的课堂特点就是:研究聚焦,学生感兴趣,所以学习的深刻度也在增加。同时,他也强调:能把生活中的常识以学科的理论表述出来这样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
吴老师的讲解引发了老师们对深度学习的思考,各小组纷纷贡献了自己的理解,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最终,吴老师、曹老师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引领大家认识到“小事件,大道理”的重要和可操作性,让大家充分意识到无论多大的课堂,无论何种的量标,唯有最终落脚到“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真谛!
今天的培训因深刻引发了老师们的纷纷回应,我们会把关于深度学习的思考和实践,带到今后的工作中,为课堂的改变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