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下一个需要自我理解的领域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向内看,问问自己: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哪些是我想继续带给孩子的?我小时候受到的待遇,哪些是我想摒弃的?在保留了精华和摒弃了其他之后,还需要补充什么,我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父母,才能支持我的孩子?
从最精彩的部分开始,花些时间写一写或聊一聊自己的童年时光。
游戏力养育思维练习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美好瞬间令你至今难忘?你身边的大人经常用的积极词语、正向表情和行为都有哪些?当你受伤、生病或难过时,是怎么被安慰的?你的独特才能是如何被培养和欣赏的?当你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大人是如何替你表达愤慨的?你是怎么感觉到被尊重、接纳、理解、关心和喜爱的?
不要指望在几分钟内完成这些回忆练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在几个星期内每天写一点。一开始,也许你只能回忆起一些负面的事情,这很正常,积极的回忆会从过去的迷雾中渐渐浮现出来。你还见过哪些好的育儿方式?即使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记下来吧。
作为父母的你,正在用什么方式将这些积极的传统传递给孩子呢?你的养育实践符合心中所想吗?当你感到压力、愤怒、疲倦、孤独或沮丧时,当孩子讨人厌、有攻击性、不合作或者高声尖叫时,要怎么做才能体现出这些良好的养育方式呢?
有一个办法会很有帮助:在自己周围摆一些小物件,代表那些希望传承的行为,如一张妈妈怀抱你的照片,那时你还是一个小宝宝。我家的客厅墙上就有这样一张。或者是外婆送给你的一件礼物,当别人似乎都不能理解你的时候,只有她会倾听你。还可以打印一句话,把它贴在墙上,或者作为电脑屏保,提醒自己想起那些好的方式。
现在,需要摒弃那些曾经遭受过但不想传承下去的教养方式,如打孩子、吼孩子、无效的做法、过度保护或者冷漠疏离。父母们经常会发现自己重演了自身最糟糕的经历,即使曾经发誓,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永远不会这样做。如果想在这些可怕的管教行为真正发生之前,及时控制住自己,就需要对自己慈悲(Compassion)一些,比如可以对自己说:“当然了,这些是种在我大脑里的,不是我的错。”然后,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重新开始。
如果还没有回顾过不太积极的童年记忆,现在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当你看到这些不想要的养育方式时,也许会对自己的父母感到怨恨和愤怒,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不要止步于此。即使你已经决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行事,但还是要看一看,做些什么能消除这些苦涩。释怀过往并找到同情心,有一个方法是,想象父母儿时的样子,想象他们那时的生活状况。穿越愤怒之后,你会看到更多的积极因素。
不健康的养育模式可能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如果这种模式是曾经面对创伤性事件,为了生存而发展出来的,就更是如此。
保留成长中的精华,摒弃不需要的东西,之后你有可能依然感觉内心缺乏指导,这也许是因为你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些重要的养育因素。我把培养或者加强这些养育方式称为“填补缺失”。每个人都有希望加入的部分,但最常见的、最需要填补的缺失是:精心的照顾、游戏力、保护和慈悲。下面这些问题能帮助你梳理出自己想加入的部分:
上面的问题是以精心的照顾为例,然后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梳理游戏力、保护、慈悲,以及其他任何你希望养育所体现的品质。找到代表这些品质的人物、角色、动物和图像。
有些父母很难找到任何正向的养育榜样,这个练习有可能让他们感到沮丧,并导致自我批评。如果你就是这样,一定要坚持。你的童年缺失了一部分正向的养育方式,但坚持寻找,你就能找到一个内在声音来填补这部分缺失。如果你没有从上辈人那里传承到自我照顾、自我慈悲、自我保护和游戏力的能力,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找,一旦找到了这种内在力量,它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礼物,也会送给你的孩子们,他们将能够更加轻松地传承给你的孙辈。
当父母们坦诚地公开谈论这些挑战时,常常会感动得流泪。正如一位妈妈所说:“当我说起小时候的孤单时,我哭了,我的朋友拥抱了我。我一直希望妈妈能够拥抱我,可是从来都没有过。”慈悲是一位伟大的治疗师。
感悟:爱与智慧的传承,需要先梳理,梳理以后查看,保留精华去其糟粕。这个梳理的过程就是慢慢自我查看调整到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孩子通过游戏认识世界,父母也可以通过做游戏和孩子建立深层联结。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玩具,是父母的全然关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会深远影响到孩子与自己及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