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一个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非常大推动作用的原理,它叫“互惠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人家给了我们某个好处,我们会潜意识地认为应该尽量回报他人。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你生日的时候,某个其实和你关系不是非常要好的“普通朋友”赠送你一个礼物,你会感觉到很吃惊,并且你会想办法去“偿还”。
这个“偿还”可能是你会在下次他生日的时候,也赠送礼物;也可能是在某件事情上你去帮对方的忙。
这是因为依照互惠原理,人们会认为自己总是有义务去回报别人的好意、礼物和邀请等等。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很容易产生“亏欠还债感”,也可以说是某种“愧疚感”。
01
互惠力量来自哪里?
考古学家Richard Leakey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
由于我们祖先就已经在分享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有债必还”的信誉网,我们才变成了人。
文化人类学家福克斯认为,这种原理是人类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
02
互惠在历史长河的璀璨星辰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墨西哥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了援助;1985年,埃塞尔比亚进入异常艰难的事情,甚至说是饿殍遍地、穷困潦倒都不为过。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塞尔比亚还向墨西哥捐赠了5000美元的善款。
1966年,中国决定帮助巴基斯坦修路,两年后,中国修完了,问巴基斯坦,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只修了25公里。
第一次感受到中国速度的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要不我这段路你们帮我修?
面对巴基斯坦提出的要求,周恩来总理开始估算,如果再帮他们修路,少说也得3亿元。
随后他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当时中国的情况也作出分析,意思很简单:不太好帮。
可毛主席却斩钉截铁地说道:“巴基斯坦兄弟正需要我们,给他5个亿吧!”
给钱还出力,在中国筑路队的帮助下,中巴公路终于于1978年竣工。
反观如今,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巴基斯塔人民在观念里都烙下了“中国人是一辈子的兄弟”。
2021年疫情期间的巴基斯塔,中国的李先生要去接种疫苗,经过第一道大门时,李先生被士兵要求出示护照。
当这名军人看到李先生护照上的国籍后,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并且说道:“我爱中国!中国是我们最好的兄弟!这些疫苗就是中国送给我们的!”
之后,军人让李先生直接进去,不用排队,当然李先生最后要求自己排完了队。
03
互惠原理所向披靡
互惠原理能用作获取他人顺从的有效策略。
有些要求,要是没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拒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
这意味着即使遇到一些我们平常不是那么喜欢的人,比如说推销员,只要在向我们提出请求之前,先对我们施个小小的恩惠,就能提高我们答应对方请求的概率。
这也正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爽文或电视剧中,主人公在不知情的情况对某个隐藏身份的大BOSS给予小小的帮助,然后剧情反转到主人公原来是这个大BOSS的新员工。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会觉得这个逻辑关系有多么地虚假,深思过会还会认为这类事情肯定也是存在的。
这也是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互惠原理的认可。
04
互惠适用于强加的恩惠
“一个人靠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国外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机场,有一个信徒在向路人募捐。这个信徒在每次请求他人捐款之前,都会主动送一束花。
有趣的一幕发生了,一位路人看到花后对信徒说道“我不要花,麻烦你拿走”。信徒回答“这是我们给您的礼物,不会要求您做其他的事,您收下我就走”。
最后这个路人变得很矛盾,他的身体刚从信徒旁走开,随即就被互惠的力量给拉了回来,捐了款。
随后这个路人把花丢在了垃圾桶。
可见,这个路人是真的不需要花,但他还是被强行赠予了,并且做出捐款的动作。
互惠原理的本质恰好就在这里,哪怕一件礼物是你完全不需要的,也仍然管用,当然,也可以被我们利用。
我们常说,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个人情社会,完全没错。理解互惠原理,在职场和生活中,你可以更轻易地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情绪、哪些是理性又有哪些是被这些你看不见的原理所牵动。反过来,如果你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这个原理,事情一定变得不一样。
点个赞,点个关注,你的每一个点赞都是作者前进的动力!
更多干货好文,务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言念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