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想法,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章节的内容,输出自己的观点,写出所看内容的理解,让自己更好的吸收,消化书本的知识点。
要不然看书只是看书,看完之后合上书本什么都记不住,这是阅读的最大误区。
写作与阅读不分家,有输入就要去练习辅出;这两天我在看一本书《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有一章节讲到阅读后,需要说和写的训练,“记忆力”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因为,写文章的过程中包含着大脑调动记忆的环节,大脑进行记忆时,需要辅入各种信息,比如:平时看书、看报,体验、经验、感想、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大量信息的获取,这些都属于输入;
只是输入不一定就等于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为我们真正所获,虽然输入足够多,随着时间的转移,大部分东西在大脑里就会自然消失。
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两种:暂时保存记忆的“短期记忆,”以及保存时间较长的记忆“长期记忆,”大脑会从暂时保存的“短期记忆"挑选出应记住的重要信息,将其转移到”长期记忆。”
怎样才可以从短期记忆转移到成长期记忆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外输出信息——“说”和“写”。文中说到所谓“输出”就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字,自己去理解信息;
用自己的话把情感、意见、想法把它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能加深思考。人在说和写的时候一定会伴随这两个过程:1、理解信息;2、整理信息。
通过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短期记忆”的信息就会转移到“长期记忆”里。所以,我们要多练习:说和写——输入——继续说和写——输入——继续说和写,平时反复去做这样的训练,大脑中就能调动更多的信息量,长期记忆就会变得更牢固。
文中有一点提及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我们平时很少做说和写的训练,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可能会抄原文作为输出,作者建议不要这样做,因为抄原文会直接跳过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输出;
这种短期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了。正确的做法是,合上书本,用大脑去理解信息到整理信息,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运用这种方法就能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其次还有更高层次的作为输出,就是“教”,以教为学,指导别人,解答别人疑惑的同时,必须自己通过理解信息、整理信息去才能更好的服务到他人,在这过程中,教导别人就是加深自己的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去教就是最好的学。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训练:说和写/以教为学——输入——说和写/以教为学——再输入——继续说和写——输入,形成正向的闭环学习,相信我们写作会有大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