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想起三国时一个令人哑然失笑的故事。诸葛瑾(字子瑜)因为脸长有点像驴脸,孙权让人在殿堂上牵上一头驴,驴脸上贴着“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忍俊不禁,幸而有其机警儿子添上“之驴”后,牵走了那头驴,才化解了这场尴尬局面。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是以其弟诸葛亮的衬托出现,多次被关羽,刘备斥责,给后人的印象是“庸才”,上不了台面。然而历史中真正的诸葛瑾却非同凡响,是一个被忽略的治世良臣,以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生死不渝”,功勋卓著,直言敢谏,曾与陆逊为孙权左膀右臂,吴国重臣。
其实诸葛谨还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官。他多次出使蜀汉,与诸葛亮会面,促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的协议,为维护吴蜀联盟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与弟弟会面时,“仅谈公事,未涉私情,”但兄弟不反目,保持职业信任与私人情感,谱写着一段佳话,被后世广泛流传。在刘备举国攻吴时,诸葛瑾写信给刘备,劝刘备放下私仇,放眼天下,有理有据,体现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和博大格局。
无独有偶,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也有位杰出的外家,他就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燕的梁琛。
梁琛出使前秦,前秦王符坚正在万年这个地方狩猎,让人把梁琛带到狩猎场会晤。梁琛说“秦国的使者到达燕国,燕国的君臣都穿好朝服,准备好礼仪,把宫廷打扫干净,之后才敢会见。现在秦王却要在郊野与我会面,使臣不敢从命!”秦尚书郎辛劲对梁琛说:“宾客进入国境,就应客随主便,你怎能喧宾夺主,干涉别国的礼仪?再说天子称乘舆,所经之处即行在所,哪有固定住所,另外,《春秋》里也有途中相遇之礼,何为不可?”梁琛针锋相对:“燕,秦,晋三国鼎立,晋虎视眈眈,窥视我燕国疆土,要是燕国遇到危险,秦国焉能幸存?所以燕秦两国彼此应约定结友好,彼此支持。我们燕国君臣翘首西盼,两国交往才刚开始,理应推崇礼仪,履行大义,以加強两国友好。如果轻视怠慢使臣,就是轻视燕国,怎能说是友好表现?当今天下分裂,上天光分照燕秦两国,怎能用天子乘舆而作托辞、礼节简单,难道这是平日闲居在家时所遵从的吗?使者一人独行,也要以礼相待,否则,恕我不恭”。梁琛不卑不亢以理据争,使前秦君臣收拾起傲慢,符坚为梁琛安排行宫,命众多官员陪同,之后才请燕使入宫,递交国书,一切与燕待秦的礼仪无二。
当时燕国受东晋权臣桓温攻打,节节败退,幸亏吴王慕容垂出面才勉强扭转被动局面,加上燕主又派使者向秦国求援,并答应割让虎牢关以西的土地,秦国出兵相救,才使燕国转危为安。但是此时的燕国,主上慕容暐昏庸懦弱,辅政大臣太傅慕容评刚愎自用,贪得无厌,群下怨愤。前一位使者赦晷私下讨好前秦重臣王猛,“颇泄其实”。求救于人,国政不修,而对手国家大治,此时出使秦国,弱国无外交,梁琛的确勉为其难了。
事毕,秦王符坚设私宴招待外宾,试探问“贵国名臣有谁?”梁琛从容答道:“太傅慕容评,为人贤德英明,谦恭友爱,是我燕国君主得力辅臣;大将吴王慕容垂,雄才盖世,勇略过人,是开拓疆土抵御外侵的国家屏障。其余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人才济济,汇于朝堂,野无遗贤”。滴水不漏,令秦国君臣无懈可击。
梁琛出使秦国,还有一个小故事,与诸葛瑾出使蜀汉有异曲同工之妙。梁琛的堂兄梁奕在秦为官,秦王苻坚让梁奕招待外宾,并按排梁琛的住宿,还直接参与外交时务。梁琛说“当年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我十分钦佩向往他们。如今让我住在兄长家中,恕难从命。”梁奕只好安排梁琛住在宾馆。按秦王符坚之命,梁奕数次来梁琛所住宾馆,借机与梁珲同住,闲聊时有意扯到燕国的事,梁琛正色道:“今曰燕秦分据,我们兄弟各受君主荣宠。论其本心,各有所在。我说燕国之美。恐怕秦国不爱听;我要数燕国之恶,又不是燕国使臣该讲的话,兄长不是让我难堪吗?”
符坚让太子邀请梁琛相见,并提醒梁琛要向太子参拜,梁琛说“礼尚往来,你们使节到燕国也要拜访燕太子,担心给你们添麻烦。再说太子也是各自帝王的臣子,使臣子拜访帝王的臣子,彼此并无真诚敬意,又何必呢”。于是没有向太子下拜
郝畧为了个人退路,泄密给敌国,不仅背叛自己的国家,也为敌国所不耻。梁珲不仅仅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个人魅力也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更重要是他的行为让对方感受到祖国人才的骨气,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资治通鉴》记载。王猛动员符坚拘留梁琛,不让其回国。这就有点意思,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为什么不顾外交礼节,私下扣押使臣,甚至顶上破坏两国邦交的恶名于不顾,不可能是政治短视,外交幼雅,而是敏锐察觉梁琛对以后前秦灭前燕战略构成威胁,然而秦王符坚没有答应。
梁琛在秦滞留一月后才被遣回后,他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燕都城时,抵御外侵国家屏障的吴王慕容垂已被太傅慕容评迫害逃到秦国了。尽管无比心寒,梁琛仍不肯放过最后一线希望,向主政的太傅慕容评汇报,秦人磨刀霍霍并提醒吴王归秦,秦国更是摩拳擦掌准备进攻燕国了,万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提早多加防备。但慕容评不以为然,他急忙又向燕主慕容暐禀报,却“亦不然之”。可笑的是,秦国派使者到燕,名为访问实则探窥时,慕容评竟浮夸燕国繁荣昌盛,民富国强。当时的燕国太后干政,燕主庸弱,太傅贪昧无度,民怨沸腾。在梁琛使秦不到一年的时间,都城沦陷,燕主投降,太傅逃到高句丽又被绑回前秦,前燕终于灰飞烟灭。
掩卷深思,不胜唏嘘,梁琛的确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不辱使命,不辱国体,忠诚祖国,丹心可鉴,然而摊上庸主奸臣,忍看祖国沦陷,却无力回天,是多么令人悲愤欲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