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心理学家黄启团所写,其中涉及一部分心理学术语和案例。
一个人获得财富的方法有三种,也是三个阶段,挣钱,赚钱,值钱。
挣钱是用自己的时间换钱;
赚钱是用别人的时间还钱;
值钱是因为具备让钱升值的能力,让金钱主动来找你。
关于值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叫自我配得感,即我认为我是不是配拥有很多钱或者好的生活。
很多人会不服气,觉得自己一直是希望能挣很多钱的,所以对钱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当我们认真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或许会发现,在内心深处,我们对钱的态度可能是消极的,比如会觉得有钱人都冷血,都不快乐,或者觉得开好车没什么了不起。正是这种潜在的消极心理,阻止了我们拥有足够的财富。试想,连你自己都觉得你不配拥有的东西,是不是有了也不会长久?
贫穷的人总是会陷入死循环,困境-决定-行动-结果。比如一个人没有钱,这是困境,于是他做了省钱的决定,然后行动上处处节俭不舍得花钱,最后并没能改变贫穷的事实,这是结果。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突破的思维,比如没钱是困境,思维是要投资自己要挣钱,于是在行为上改变,或许不断努力提升技能,或许投资自己多多学习,于是升职加薪或者拥有事业并且拥有许多钱就会成为结果。但这样的思想和决定太难了。这也是大部分人一辈子碌碌无为,被金钱所困的原因。
《贫穷的本质》里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消灭疟疾。这种病是通过食物,水,蚊子传播的,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这种病都已经消灭了,但是在非洲大陆上,由于经济和观念的落后,这种病到现在也未能根治。因为这种病会使很多人丧命,NGO决定施以援手,其中一个措施就是给每个家庭免费发放文帐。很遗憾,只有10%的人使用了他们发放的蚊帐。义工于是开始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使用率提升到40%。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强制执行,考虑到非洲不仅受疾病的困扰,也受食物的困扰,于是,在供应食物的时候,如果发现这家没有使用蚊帐,就不给他们发放食物。自此,最后60%的民众才慢慢适应了使用蚊帐。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种子改良的,非洲的粮食作物种子比较落后,这直接导致了收成不好,NGO就采购了一大批优良的种子给非洲人民改良作物品种。他们刚开始把种子发到农民手里,发现只有10%的农民把种子播种到了地里,省下的种子全都到了农民的肚子里,志愿者于是开始做思想工作,结果再次发放种子是,播种率提高到了40%,剩下的60%则需要强制执行。
这两个故事都提到了三个数据10%,30%,60%,这代表了一个普遍规律。即这个世界上分三类人,第一类是先知先觉的人,他们一旦获知了某种有用信息,会很快把这个信息变成行动,这类人占总人类10%;第二类人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完全相信和彻底想通才会去做,这类人占30%;第三类就是剩下60%的人,不管怎么被教育都不会采取行动。由此,脱贫致富大概会经过如下三个途径:获得信息,改变观念,自律与行动。
事实上,第一类人会很快获得成功,或许用不到这样一本书,而剩下90%的人则需要思考,我们是属于第二类还是第三类人,如果是第二类,则是要突破思维和圈层的固化,转变自己的观念,可以从多看书,多交流,多学习,或者找一个导师来改变,比如骨子里的不配得心理,就需要我们去认清,并发自内心的热爱金钱,最好真实感受金钱能带给我们的好处。
比如我们用钱请家人朋友吃了一顿饭,可以感谢它能带给我们的愉悦,用金钱报名取得了一定进步,可以感谢它给我们的富足,这样就会慢慢改变我们付金钱的看法。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配得能力需要增加自己的格局,想象自己如果拥有期望的财富会是怎样的状态,心情是否愉悦,是否能让家人和朋友得到帮助,是否能让我们得合作伙伴获得利益,如果这些都是肯定的,设想一下如果你已经拥有了这么多财富,你会变成怎样,会怎样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比如你会变得非常慷慨,当然这不是只你在没钱的时候就把钱舍出去,而是会在思想和行为上给大家更多的温暖,另外你也不会为小事再斤斤计较,因为你拥有的那么多,这样计较不值得,接下来你会想,一个拥有那么多财富的人一定很睿智,于是你会更喜欢阅读和交流,也会更善于利用时间,不会把时间消磨在刷剧和玩儿游戏上。把这种状态现在就展示在你的生活中,深刻在你的思想里,它们会让你跳出过去的循环,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带来我们期望的结果,等真正拥有那么一大笔钱财的时候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第三类人则需要明白,自己是可以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改变,如果自律能力确实可以就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反之则可以找人来监督。
以前听过很多吸引力法则的介绍,这本书虽然没提吸引力法则,但却让我真正明白了吸引力法则的运用之道。想成为,先拥有。它带着我们探寻人性的弱点,探寻贫困的本质,也给出了很多克服的小技巧。比如,更多的挣钱可以通过给同样的人提供更多的价值,可以让自己更值钱,也可以给高价值的人提供服务,比如给明星理发就会比给普通人理发能赚的更多,然后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给更多的人提供服务等等。还有包括如何提升自己延迟满足感的能力,如何改善拖延症。这些技巧可以根据需要到书中去寻找。或许看起来简单的思路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瓶颈。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本写于疫情后的书,用了太多或许古老的案例,比如列举首付买房这个已经普及多年的实例来讲明如何用未来的钱去挣钱。里面也用到了非常多的心理学典故,但因为要对每一个典故进行解释,让我们阅读中思维经常中断,导致阅读不连贯。还有一些章节虽然讲得都是对的,但明显感觉讲解潦草,有拼凑的嫌疑。整本书在写得过程中也有点儿跑题的感觉,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到有点儿像怎样才能赚到钱。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略读,但也有足够意义的书,如果真有领会到其中的精华,一定会对我们的财富之路有巨大的启发。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从书本里获得力量,从现实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