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贪心求异,突然对佛教着迷,诵佛经,穿僧服,行佛事,由是宠幸保安寺大德法王绰吉我些儿,此人原是乌思藏国的使者,如今随意出入宫禁豹房,并请求将他的两个徒弟封为国师,代表大明出使乌思藏。
礼部尚书刘春认为不可,乌思藏很可能假借国师之名欺骗羌胡各族,然后要挟提出非分之请,不同意则危害两国关系,同意则生事端,危害会越来越大。
外交事务正是鸿胪寺的主管范围,王阳明也为此上疏反对,武宗不听,南都吏科给事中潘棠(字希召,号云巢,辰州人)附议抗辩,被罢官。
湛若水写信给王阳明,认为王阳明此举不够慎重,劝他不要过多参与政事。
到了十一月,明武宗又派太监往乌思藏迎活佛,十一月二十六日,朝廷命太监刘允往乌思藏奉迎活佛。
王阳明于是上《谏迎佛疏》。
王阳明说,明武宗此举乃为善之端,值得庆幸,只怕皇上好佛之心还不彻底,如果此心真切恳至,不只是好虚名图枝节,而必务根本,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果如此,则不必求佛,求儒就可以了,不必求于外夷,求于中国就可以了。
佛是夷狄之圣人;儒家圣人,就是中国之佛。在我中国,就应当用儒家圣人之道以参赞化育,就像陆地行走必用车马,渡海必以舟航。车马虽是致远之具,但用于渡海则不行,因为所用非其地,它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人们最崇拜释迦的,是他能脱离生死,超然独存于世。但佛经记载,释迦寿八十二岁而没,然舜年百有十岁,尧年一百二十岁。
佛能慈悲施舍,舍己而救人,但必须苦行而得道,而尧、舜则端拱而天下治。
佛能开悟群迷,戒人之酒,止人之杀,去人之贫,絶人之嗔,然必耳提面诲而后能。而尧舜不言而信,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神化无方而妙用无体,这比释迦更伟大。
那些诅咒变幻之术,佛家视为外道邪魔,所以求佛不可以求法术。皇上若认为尧舜之道太久远,则释迦涅槃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皇上如果认为佛家将释迦之道传了下来,那么中国之大,也必有能传尧舜之道的人。
陛下果能以好佛之心而好圣人,以求释迦之诚而求诸尧舜之道,则不必涉数万里之遥去奉迎活佛。孔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
王阳明这篇奏疏与其他大臣的有很大不同,他没有排佛,而只是在儒释之间进行了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这有很大的实用主义倾向,因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王阳明最终没有把这篇奏疏正式上呈明武宗。